自闭症的临床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狭隘的兴趣,患病率约为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自闭症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大多认为遗传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闭症是一类先天性的发育疾病
自闭症群体的大规模DNA测序揭示了数百个自闭症风险基因,其中包括SHANK3,MECP2,PTEN和CHD8等。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自闭症患儿能够找到相关的遗传突变,其他大多数自闭症病人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诱导所致。在怀孕早期,服用有致畸风险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或者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强烈免疫反应,都有可能造成胎儿的大脑发育异常而表现出自闭症相关症状。面对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很多家长拒绝承认事实,拒绝承认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还有些家长深深地自责,认为这是自己忙于工作没有尽心尽力抚养孩子造成的。
事实上,自闭症是一类先天性的发育疾病,缺乏针对核心症状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但是早期的行为干预对部分症状有一定改善。大量基础研究使用遗传修饰小鼠解析自闭症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然而小鼠和人类在大脑结构和行为上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影响小鼠模型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因此有必要开发相应的非人灵长类模型,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SHANK3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SHANK3基因突变在自闭症病人中出现频率最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几个自闭症高发致病基因之一。已知SHANK3支架蛋白在突触后发挥功能,影响突触形成和树突棘成熟。
自闭症基因是否和如何影响大脑发育是自闭症领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