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知自闭症的红与黑邹小兵隔空l

关于自闭症,一度有过而且如今依然有很多的争议,因此才会出现大众关于自闭症的十大误解,那些你不了解的自闭症真相,自闭症背后的秘密,等等诸多的讨论。

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家有自闭儿是一种煎熬。

对医院来说,他们把自闭症当成利益的“摇钱树”,好一点的既想赚钱又兼顾康复训练,而那些毫无道德底线的则只是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正所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越是存在诸多疑问,越是发展缓慢的事物,尤其是疑难病症,更需要来自各方声音的激辩,只有这种激辩才能拨开乌云,看到阳光。

而当阳光逐渐照亮自闭症群体的时候,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才能有更多更大的希望,也才能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筛选出真正的康复机构、真正的特教老师以及真正的专家学者,而不仅仅只是在信息不对称的闭塞中误导弱势群体。

因此,本期,我们选编了来自南方都市报,三年前刊发的著名自闭症专家邹小兵和教育专家尹建莉轰动一时的关于“自闭症”的激辩,如今看来,对于新父母依然有借鉴意义。

希望能够给自闭症家庭更多参考,从而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看到更多的希望。

——编者按

辩论成员

正方

尹建莉,教育学硕士,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反方

邹小兵,广州中山三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主任,广东省儿科学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组长、儿童保健学组副组长。

交锋一:自闭症孩子是因为家长教养不当吗?

正方:母爱能让孩子自我修复,医院!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早已发现,几乎所有严重的儿童心理障碍,都是亲子关系联结不良的后果。而导致亲子关系联结不良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儿童早期和母亲接触机会的匮乏,二是家庭教养方式,尤其是父母教养态度的不得法。

就当下“自闭症”儿童来说,家长们早期的失职或失误本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后期误入歧途才最可怕。其实,在孩子的问题刚被发现时,年龄往往还小,有充足的解决时间,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尽快把正常母爱和正常生活环境还给孩子,那么孩子会进行自我修复,慢慢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完好。可惜的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的问题和早期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急医院走,从一个小过失,走向一个大错误。

反方:自闭症不是爸爸妈妈的错!

希望尹老师看看或者问问家长,这些孩子们到底是不是由于家长给惯坏了造成的,或者是家长对孩子忽略、不理不睬造成的,是不是家庭后天的不良教育造成的心理障碍,又或者是不是由于医生误诊后的错误训练把孩子给“弄傻的”。

尹老师可以去认真观察,也可以深入研究,看看这些家长到底同不同意你的说法。

自闭症孩子家长们清楚,我们专业人员也清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像其他普通孩子家长一样,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和时间,他们的教养方法和别的普通孩子的家长没有差异!

但是孩子依然不幸患上了自闭症,这不是爸爸妈妈的错!其实这个理论并不新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就有所谓的“冰箱母亲理论”,认为孩子患自闭症是由于父母,尤其是母亲情感冷漠、教养方式不当造成。

孩子患自闭症,父母已经悲痛欲绝,当医生还告诉孩子患自闭症的原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时,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家长尤其是母亲的打击是巨大的,一些家庭因此而破裂。

然而从年代起,很多父母坚决不认同这个理论,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到年代,“冰箱母亲理论”被科学研究彻底否定。

交锋二:中国有自闭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吗?

正方:自闭症发病率是炒出来的,没有流行病学数据报告!

某些媒体和某些相关机构完全无视常识,把“自闭症”的发病率炒到1%,甚至更高。

事实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权威的儿童自闭症流行病学数据报告,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对此有过大规模调研和统计。所以尽管是如此吓人的高发病率,却几乎看不到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站出来说话。全球医学界尚未对自闭症病因病理形成统一定论,它是如何发生的,哪里出了问题,谁都不知道。当然一直不断有人拿出“最新研究成果”,用基因或其它生理指标来说事,但没有一个得到公认。

从年开始,每年的4月2号是“国际自闭症日”,到了这一天,很多人,尤其演艺界的一些名星会大声呼吁关爱自闭症患者,这当然是出于人们的善良和博爱。但如果你问他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病,人们基本上都是用这几部电影说事。

反方:各国各地均有调查广州发病率1/被低估

中国到底有多少自闭症患者,其实准确的数字是真的没有。原因是目前我们没有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事实上是正在进行中),部分城市进行过调查,其中广州调查的结果是最高,结果为1/,而这个调查是在正常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得,没有入户,也没有到特殊机构去调查,因此一定是低估了实际的数字。

一些国际组织说全球范围之内自闭症的患病率大约在1%,我们还是认可这个数字的,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压低的数字,不是一个抬高的数字,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判断。为什么呢?因为美国1.5%,英国1.6%,日本1.6%,韩国2.6%,一些陆续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的国家都有这个趋势,有学者指出自闭症患病率是1%到2%,所以我们说大约1%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是属于谨慎。

交锋三:康复训练会不会让孩子重上加重?

正方:康复训练是严重的二次伤害!

现在自闭症康复机构使用的训练方法,比如来自美国的ABA课程,或国内某些人发明的课程,基本设计思路建立在条件反射机制上,即对需要习得的技能进行步骤分解和重复强化,以搭成某种外部行为规范。

无论有人拿出多少理论来说明此类康复的“科学性”,我只想请大家把自己代入这些孩子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一个幼小的孩子,不能玩耍,没有玩伴,被一天数小时地投入到枯燥的训练中,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用镊子一颗颗地去夹一碗豆子,或被要求一遍遍地发某个音,并要体会声带震颤,哪怕是开关水龙头也要按步骤来做,不可以胡乱开关……这是多么莫名其妙又痛苦的经历啊,孩子哪里有自我心理调理的机会?如何能有效整合对世界的认识?如何能不更加抵触交流?初入训练机构的孩子大多抵触老师的指令,不听话,是不是事实?在这样的强迫训练下,即使孩子最后变得听话了,难道他就学会了合作?即使他开口发出了“妈妈”这个声音,他又如何体会这两个字代表的情感和内涵呢?

“康复训练”是对儿童的严重的二次伤害,彻底把孩子打垮。

反方:特殊教育和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不良预后!

在中国,对于自闭症,相对来说,医生对自闭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