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想要解决孩子核心的能力缺失问题,帮助孩子更早、更快、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中,就要提升孩子语言沟通能力,让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先备技能。本周六,拥有十余年孤独症康复实操教育经验的杜佳楣老师,在北京回龙观举办了一场线下家长答谢专题讲座,为现场的50余位家长分享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是杜佳楣老师多年来重点耕耘的工作之一,怎么让孩子的声音变得有功能,这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和探索的。在本次讲座上,杜佳楣老师纠正了大众对于语言的误区。语言不是言语本身,即便是我们通俗理解的口语,它也不是单纯的发出声音。真正意义上的语言需要具备一个要素——传递信息。举个例子,杜老师的女儿煊煊,在两岁多时被诊断为孤独症,但那时的煊煊嘴里有很多的话,能背出几十首唐诗,每天嘴里哇啦哇啦得说着,但是都是自顾自地说着。虽然看起来语言能力很不错,但是却连一句简单的“妈妈我饿了”都不会说。所以语言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也就造成他们无法进行沟通。但是什么叫做传递信息呢?最基础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这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得以体现,就是孩子在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比如孩子想要妈妈抱的时候,会说“抱”,这是他的需求性语言,不需要太多的词汇,也不需要进行回合式的语言,只是把自己想让妈妈知道的“我想被妈妈抱”的信息传递了出去。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用嘴说,可能孩子对着妈妈张开双臂,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妈妈也能接受到这样的信息。还有一种就是双向的信息沟通,需要借助语言来向别人获取信息。比如当你想知道现在的时间时,会通过问别人“几点了?”来索取你想要了解的这个信息。通过这样的信息交换的方式,就形成了语言的沟通、交流。但是在语言沟通中,又贯穿着一项很重要的能力——理解能力。就是孩子说什么时,能知道自己表达的东西是什么,而听到别人的话时,也能清楚别人所指的是什么。比如孩子渴了想要喝水,有了想喝水的需求就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前提是,他知道什么是水,他能够准确地将水与他的想要的这个东西进行配对。再例如妈妈叫孩子把电视关上,那么孩子要听懂这句话,就需要理解这句话里的多种信息:物品和动作,什么是电视,什么是关上等等。在这之前就需要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让孩子认知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有了这些能力,我们才能在一系列语言场景中,与他人形成沟通和互动。所以语言沟通能力并非那么简单,它是要遵循孩子语言发展规律,协调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共同完成的。但是语言训练也没有想象那么难,只要掌握系统训练的方式,就能看到明显的成效。杜佳楣老师创办的星希望教育,在10余年间,运用杜老师主打的MUST行为引导技术,帮助了上千名孤独症儿童突破语言障碍。杜佳楣·星希望教育创始人
·MUST孤独症行为引导技术开创者
MUST行为引导技术
杜佳楣老师经过20余年的行为引导教学实践,并结合2千多个个案的实际接触与训练跟踪,独创了一套利用行为原理和行为技术对行为进行干预的方法——MUST。
曾经进步最快、效果最显著的孩子,在短短10天之内从什么也不说,康复到会主动开口说“拿、吃”来找妈妈要他喜欢的QQ糖。MUST行为引导技术强调激发M(动机Motivation)的重要性,所以动机也是我们任何训练的第一步。动机不是简单的兴趣,它是一种需求的体现,要让孩子知道何为需求,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我们调动孩子说话动机的关键。利用好孩子的强化物,调动孩子想要它、想要表达的需求,是调动孩子语言动机的第一步。而怎么找到孩子的动机、如何为训练孩子语言动机挑选强化物、怎么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等等,也是MUST综合疗法的第一篇章。前面我们也提到,孩子能说话并不代表孩子“会说话”,所以想要形成双向、有效的沟通,我们需要重点提升孩子的理解力——U(Understanding)。不仅要让孩子理解别人语言的意思,也要让孩子学会让别人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一部分,MUST行为引导技术会着重训练孩子对于语言的感知和识别,通过做大量的配对训练、认知训练,让孩子学会将声音传递的信息识别出来,并与物品进行配对。同时还要训练孩子明白简单的话、指向熟悉的物品、对声音有反应、辨认物品的用途、明白是否的问题、明白大小的概念……通过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我们也要适当增加孩子的技能——S(Skills)。在语言训练中,不是光靠会开口和能理解就足够的,还需要很多其他能力的共同协作,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沟通。例如在孩子最开始学说话时,我们形容为“牙牙学语”,这就需要孩子具备一个模仿的能力。千万不要以为模仿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唇、舌、颚这些发音部位的精细动作模仿,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孩子还需要对别人有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