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

医院订阅哦!

导读:探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选取年6月至年6月自闭症患儿例,随机分为镜反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对症治疗,镜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3、6个月后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自闭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镜反组治疗3、6个月后CARS、ABC、ATEC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儿自闭程度、行为状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其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康复训练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其临床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而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是一种视觉疗法,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中,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给予自闭症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中结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探讨其对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年6月至年6月南京医院自闭症[3]患儿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坚持完成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反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镜反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8.82±1.10)岁,病程4~9年、平均(6.50±0.73)年,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1岁、平均(8.80±1.08)岁,病程4~8年、平均(6.47±0.7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常规组予以对症治疗,包括语言(呼吸与发声、语言辅助表达与沟通系统运用、理解发展学习等)、行为(配合模仿、不恰当行为矫正、生活、社交等)、感觉统合(通过器具和游戏吸引患儿注意力,使其逐渐参与训练,形成良性互动等)等训练,2~3次/d,5d/周,周一与周四休息。1.2.2镜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即在相对空旷、独立、安静的房间中,指导患儿端坐在桌旁、两上肢置于桌面上、面前垂直放一面35cm×60cm镜子并调节至其可看到自身镜像,指导患儿在观察自身镜像下(若患儿不会主动对视则指导其家属吸引其注意力并引导患儿注视自身镜像)完成语言、行为、感觉统合等对症康复训练(若患儿自己不能在观察自身镜像下完成动作,则由治疗师辅助完成),指导患儿观察自身镜像的运动成像及聆听自身声音回响,治疗师及患儿家属和蔼、温和地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让患儿完成训练,2~3次/d,5d/周,周一与周四休息。1.2.3指标观察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比较自闭程度、行为状态、治疗疗效。①自闭程度,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自闭程度越高;②行为状态,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采用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自闭行为状态越差;③治疗疗效,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采用自闭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治疗疗效越差。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各组时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CARS、ABC、ATEC得分比较两组治疗前CARS、ABC、ATEC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6个月后CARS、ABC、ATEC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镜反组治疗3、6个月后CARS、ABC、ATEC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CARS得分比较(分)3讨论自闭症是儿童功能残障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要表现为重复刻板行为、语言交流和社会交流障碍,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对症康复训练,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有研究显示,自闭症患儿在视觉感知上虽较正常儿童差,但仍存在较为良好和完善的视觉功能,提示视觉在康复训练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而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是利用一种叫做镜盒的装置进行治疗的视觉疗法,通过在患者前方沿正中矢状面放置一块镜子使患者可看到自身镜像而反馈给患者一个假象,可有效刺激脑部中枢神经系统而调动视觉功能,促使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神经侧支循环建立,对记忆形成产生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给予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中结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显示镜反组和常规组治疗3、6个月后CARS、ABC、ATEC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镜反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该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自闭程度、行为状态,提高了患儿的的康复训练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通过康复训练结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通过镜像作用在患儿视觉中构建了一个“完全自我”的假象,能够有效刺激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而使其将镜中成像想象为“真正”的自己,因而在指导和协助患儿完成语言、行为、感觉统合等康复训练时,可能有效地激活了脑部肢体对应运动皮层中M1区,激活此类区域中的镜像神经元(为折射自身或他人相关动机、行为意图、判断、动作特征的一种大脑镜面),促使大量康复训练相关的信息输送至脑内并促使树突与轴突发芽、提高突触数量,使大脑调节自身功能与结构而做出对应的反应,帮助增强初级运动皮质中神经元的兴奋程度及完成运动功能的重组,尤其是对大脑半球功能代偿和功能重组产生了更为良好的促进作用,更有效地促进了语言、行为、认知等功能的恢复,从而更有效地改善了患儿自闭程度、行为状态,提高了治疗疗效。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自闭症脑部中枢神经刺激的机制作用复杂,且本次纳入的样本数较少,不足以代表所有患儿情况,但本研究结合了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后,确切可有效提高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自闭程度、行为状态,提高了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探究。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年第4期,作者及单位:费维维,南京医院。

传播数字医学领域发展最新动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1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