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生部的相关统计,在我国精神疾病儿童中,自闭症占60.66%,而且每年还有递增的趋势。然而国内的医生很多对自闭症不了解,同时由于“供不应求”的现象,在诊断的时候医生也不能给每个孩子太多的时间。
快速的诊断流程、激进的确诊风格让家长担忧。因为自闭症诊断依靠的主要是仔细和全面性的观察和评估。以下的案例,我们或许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特殊的小客人
3月12日上午,医特专家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
小彬彬(化名),男孩,今年2岁8个月了。据小彬彬的妈妈介绍,小彬彬从2岁开始出现自闭症状:喜欢单独玩耍,爱说话,但是语言局限、单一,沟通能力较同龄人差,行为古板。
那么小彬彬是发育迟钝,语言障碍,还是自闭症??要知道,给任何人贴个自闭症的标签,都是要慎重再慎重。
面对这样的局面,小彬彬的父母非常困惑,四处向朋友打听,上网查找资料,碾转找到了医特专家中心。
根据小彬彬的情况,医特专家中心邀请了库内专家、医院儿科中心的儿童康复专家——方素珍教授为小彬彬进行初步评估。
会诊专家简介
方素珍
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业特长:儿童神经、儿童康复。擅长各类脑性瘫痪的诊治和康复指导、痉挛性脑瘫和肌张力障碍儿童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感觉统合评估和治疗、学习障碍评估与干预、吞咽障碍评估与干预、癫痫诊治、脑损伤儿童整体管理等。技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长期负责儿童神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培训工作。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业治疗学》、《吞咽障碍》,参与翻译《Peabody动作发育评估-II》等。在现代儿童康复理论和技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会诊评估过程
在跟小彬彬接触的过程中,方教授发现小彬彬不太理会旁人,总是自己玩自己的。
很少使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跟其他人交流,说话时缺乏沟通目的,喜欢玩手指、跺脚、原地转圈等。
小彬彬尤其抗拒跟陌生人接触,不喜欢让别人触碰身体,日常生活中不喜欢淋浴喷头、洗脸理发等。方教授认为,这是自闭症中“触觉高反应”的表现。
方教授在详细的问诊中还了解到,小彬彬的妈妈在孕期太少运动,坐得太久,导致胎儿运动刺激不足,缺乏羊水对宝宝皮肤温柔的安抚。
小彬彬在带养中有个很大的误区,家长企图通过电子产品学习语言和沟通,导致孩子视觉功能下降,对人不感兴趣和排斥。方教授指出,小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必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得。
什么是“好”的诊断?
“好”的诊断是谨慎的,也是综合性的。专家在诊断过程需要花很多时间,包括家族史的回顾,孩子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评估,家长访谈,专家在不同情境下的直接观察,以及深度的认知、语言和社交等方面的测试。
经过长达2个小时的互动观察,方素珍教授认为小彬彬属于轻度自闭症,建议小彬彬的父母根据孩子的主要问题进行尝试性干预训练,可以选在家中进行,或者前往当地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
康复建议
方教授指出,经过早期正确地、坚持不懈地干预,许多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的。对小彬彬进行行为疗法、认知教学、感觉统合训练、语言沟通等训练,能够有效减轻自闭症带来的影响。
指导小彬彬的父母进行基础的康复训练。
将康复训练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帮助最大的。
结语
自闭症儿童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但是,我们却可以用爱和医学将他们拉回地球的怀抱!
康复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成长也许就凝聚在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助推过程中。期待小彬彬以及所有像小彬彬一样的孩子,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上课,与同龄孩子们快乐地嬉戏,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相关文章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又一次“起飞”!公里,从申请会诊到诊疗结束不用8小时
对不起,我要去吴川了!
需要申请医特专家会诊的患者/家属,请咨询您的主管医生/医院医务科,或致电我们:-
医特+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