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披露了去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全过程的现场视频公开,视频中,我方一名团长仅带着几名军人,没有带任何武器装备;
怀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前往与印方交涉,但不料印方却公然肆意跨越两国交界,违背两国协定协议,甚至并带领大批士兵,手持武器向中方进行挑衅。
在此次交战中,我方有1名团长身负重伤,4名军人不幸牺牲。
正当全国人民为这些民族英雄感动落泪、深感惋惜的时候,网名“辣笔小球”的博主仇某某不但没有同情惋惜遇难者同胞及家属,对印方的行为表示谴责,取而代之的居然是歪曲事实真相、恶意贬损诋毁5名英雄。
仇某某很快被警方抓获,警方也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仇某某进行了刑事拘留,并永久封禁其网络平台账号。
为什么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被感动?
为什么会有人口出狂言?
要了解这种心理,首先需要理解我们人类是如何理解周围世界的。这就不得不说到“共情”心理了。
共情让人的悲欢相通
相信大家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看到别人做了糗事自己却尴尬到抠出一栋别墅;
看恐怖电影时里面的角色受伤了,自己也会感到害怕甚至疼痛;
好朋友完成了一件事情很开心,你看到了后也会很开心等等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小知识:共情心理。
什么是共情心理呢?
共情心理(empathy),是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最早由美国应用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所提出。
(图片来源:pixabay)
举个例子:有同事说:“我好烦好累啊,做了一上午PPT。”
没有共情能力的人会说:“那PPT做完了吗?”
有共情能力的人就会说:“是哦~怪不得上午看你脸色不太好,什么PPT那么难写啊?”
所谓共情,就是你快乐,我替你感到开心;你悲伤,我能迅速察觉,并及时宽慰你的负面情绪。
(图片来源:pixabay)
有共情能力的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感同身受、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体会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家庭中,共情让亲情更加牢固,生活更加幸福,在社会中,共情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能够团结和产生凝聚力。
当共情关闭,暴行就可能产生
共情让世界更美好,可是像辱骂烈士这样丧失“共情”的人造成的恶行每天都在发生。
年1月22日,在云南师大实验中学门口,56岁的王某侠持刀伤害7人后,劫持1名学生做人质与警察对峙,最终被狙击手击毙,最终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
年8月24日,滴滴顺风车司机钟某将素未谋面的乘客19岁花季女孩赵某某绑架至山上,实施了抢劫、强奸,后又残忍地将女孩杀害,抛到悬崖斜坡上。
年12月31日,湖南省衡南县一名13岁的少年,用锤子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后逃亡。
为什么会有人如此“没有心”?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残忍地向无仇无怨的陌生人甚至亲人举起屠刀?
(图片来源:pixabay)
临床心理学家、剑桥大学精神病理学教授西蒙·巴伦-科恩,研究了这个课题。
在《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这本书中,他主张将“恶”的概念替换成“共情腐蚀”,而共情腐蚀产生于一个人把其他人当作了物品。
当共情关闭,不把对方当人的时候,暴行就可能产生。
辱骂烈士的网民就是把去世的军人当成了一个可利用的物品,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