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自闭症显得很“神秘”,而对患儿家长来说,则存在不少误区。我在工作中接触过许多星儿和疑似星儿的家长,看到过许多对自闭症理解的误区,这些误解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干预效果、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
我认为,要高效地干预星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先从正确理解自闭症开始,我罗列五大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误区一:自闭症是心理疾病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为主要特征。不了解自闭症的人很容易由于患儿这些表现,把它同心理疾病等同,认为孩子得病是受到某种外界刺激或与家庭教养环境有关。这种想法给很多患儿家长增加了心理负担。实际上,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发育障碍,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先天发育的生理疾病。
误区二: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低下,教不会的
绝大多数研究和经验显示,到现在为止专业引导教育仍然是最有效的一种干预手段。自闭症儿童不仅跟一般儿童一样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最终融入社会。专业的引导教育是一种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和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误区三:长大以后就不会自闭了
你可能经常会听别人,有时甚至有的医生说,“孩子长大就会好的”。这样的话如果是出于安慰尚可以理解,如果是出于专业判断则是不负责任。事实上,很少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对他的发展状况非常担心,你最好立即寻求自闭症专业人士的咨询和帮助。观望和等待只会使你失去为孩子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宝贵的时间。
误区四:自闭症药物可以治愈
“医院有一种自制药能治好自闭症”,尽管“自闭症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的理念在不断普及,仍然有一些家长不断在打听“灵丹妙药”。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疗法,希望速战速决从此彻底地治愈孩子的自闭症。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常现实。
其实,自闭症更像是孩子身上独特的一部分,你所需要的首先是了解和接受他,根据孩子的特长找出一些方法积极地加以引导和干预。
挑战自闭症更像一个马拉松长跑,我们在起跑以前首先要调整好我们的状态和心态,而不是急着要立即结束它。
误区五:自闭症患儿都是“天才”
自闭症谱系中包括典型自闭症、不典型自闭症(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瓦解性精神病等类型。
虽然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儿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特长的概率会比较高。但在现实中,也只有很小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在数学、音乐、记忆、日历、或科技领域有超越常人的表现,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并不具有这些能力,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更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引导。
建议:孩子一旦被确诊为自闭症,及早进行康复干预治疗,若不进行治疗,将会使孩子的症状恶化;加上绝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照料。
作为患者家长除了及早为孩子进行干预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和孩子做互动交流游戏,多鼓励孩子;利用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所进步和改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