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科普宣传一孤独症的临床特

年世界孤独症日宣传活动(一)

.4.2

世界孤独症日

孤独症的临床特征

柯晓燕教授

博士,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江苏省儿童心理行为障碍诊疗中心负责人

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学科带头人

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在儿童精神医学中被纳入神经发育障碍大类。

核心症状

1.社会交往或社会沟通能力上存在着持续的缺陷

2.局限的刻板兴趣和行为。

起病年龄

通常起病于儿童早期。

临床特征

(一)学龄前期(婴幼儿期及儿童早期)

交往障碍:新生儿期,有哭声上的异常,缺乏目光交流。6个月时,缺乏互动的愉快情绪。1岁时,不会指点,不会指认自己的五官,对自己名字无反应。1岁半时,没有发展出共同注意能力,没有出现除爸妈以外的有用语言;或者即使有语言,但存在语用障碍,不对人讲话、不喊人。年龄再大一点,对同伴缺乏兴趣,不合群,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刻板兴趣和行为:对旋转的东西、一些光线等特别的事物感兴趣;或者喜欢看自己的手、喜欢排列物体;或者喜欢转圈、垫着脚尖走、摇晃身体来回跑;或者有一些特定的生活方式,如走固定的路线、不愿被改变、挑食等;或者在感知觉上,对听觉、痛觉、触觉等感觉过敏或迟钝;或者表现为智力分布上的不均衡。

(二)学龄期

交往障碍:进入小学后,更多表现为古怪的社交行为,看起来比较古板,跟其他孩子难以建立友谊,经常一个人玩;跟人交流过程中,交谈方式跟别人不一样,经常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答非所问;或者跟人交往时缺乏同理心,经常恶作剧;行为举止经常表现幼稚,让人尴尬;听不懂别人开玩笑,看待他人的方式比较特别等。

刻板兴趣和行为: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独特的语言方式、独特的生活习惯;或者表现为日常常规不容易被改变等。

特别提示:注意观察!!!若发现出现以上类似行为,尽早就医,推荐进行孤独症的筛查和诊断。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干预的方法。

文字:丁静

编审:管莹

排版:黄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12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