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家长会错误地认为孩子固执的行为仅仅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从而将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甚至经常打骂训斥孩子,从而错过了孤独症孩子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尽快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才是正道。另外,不能正确理解早期干预的作用,一旦早期干预成效不大就丧失信心,对孩子没有耐心,甚至放弃疗育,这也是非常可惜的。父母的心态直接影响孩子早期干预的效果,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坦然地接受孩子患有孤独症的事实极其重要。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以平和坚强的面貌面对孩子,并给予孩子最贴心的照顾与积极有效的心智行为训练与指导,从而给孩子一个相对比较正常与快乐的未来。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洛瓦斯(Ivarlovaas)推广的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简称ABA)。ABA教学特点: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练习;反复训练每个步骤,进行强化教学;通过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巩固教学成果。
ABA行为训练准则
一、从理解孩子入手。家长们可向专业机构和人员咨询、请教。并通过参加由专业人士举办的培训班、讲座等获取大量的有用的知识,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二、给予孩子正确的刺激。基于孤独症孩子的主要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训练过程中,如何让孩子听懂指令、理解发出指令者的意图,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是训练的基础。在训练孩子或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刺激。
给孩子正确的刺激可遵循以下步骤:我现在说的是什么(给孩子的指令)?关于要做的事情我有什么感觉(对孩子来说是否难度太大)?我所做的事情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的反应如何)?如何做到?如何确认设想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方法给我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换一种方法,我有什么感觉?
三、发出指令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次与孩子的接触都可以成为训练孩子的极好机会,通过随时随地向孩子发出指令,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意识。
1、及时、适时。因为孤独症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训练时要及时抓住他们注意某一事物的瞬间发出指令,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反应,随后立即给予强化。比如孩子正将小手伸向沙发上的玩具娃娃,在孩子没有够到玩具娃娃前应及时发出“拿娃娃”的指令,然而在孩子对玩具娃娃毫无兴趣前或孩子已经将娃娃拿到手之后发出“拿娃娃”的指令就意义不大了。
2、准确、扼要。由于孤独症孩子大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在给孩子发出指令时要考虑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准确、扼要地向孩子发出指令。比如你想要孩子将果盘里的苹果拿给你,如果说“把果盘里的大苹果拿给妈妈”,那就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此时只要说“拿苹果”就OK了。
3、指令细分。孤独症孩子在理解语言方面存在困难,因此,给孩子发出指令时,一些在正常孩子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描述给孤独症孩子就需要对某个简单的指令进行细分,以方便孩子正确理解。比如,给孩子吃饭的指令就应该分解成“拿筷子”、“端碗”、“吃饭”……只有当孩子确实理解了“吃饭”这一指令的含义才可以省略某些步骤。
4、可实现性。给孩子发出指令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给孩子发出一些他确实能够做到或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指令,否则父母发出的指令就毫无意义。比如,孩子连笔都不会拿,就不要给他发出“画一个圆圈”的指令。
5、提高指令有效性的技巧。设置单一的环境,训练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刺激;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根据孩子的情况,恰当提高训练目标;及时对孩子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对孩子不正确的反应进行纠正,并反复加以练习。
训练注意事项
一、细分训练步骤。细分训练步骤可以给孩子成就感,提高孩子训练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最初训练孩子将玩具汽车交给妈妈时可以将整个步骤进行细分。比如妈妈给孩子指令“拿汽车”,指导孩子拿起玩具汽车。然后,妈妈继续给孩子另一个指令“给我”,指导孩子将手中的玩具汽车递到妈妈手里。
二、反复训练。如果孩子对妈妈的指令做出了正确的反应,千万不要以为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因为当你下次再给孩子同样的指令时,他可能仍然不明白该如何反应,因此反复的训练仍然十分必要。
三、使用强化物进行强化。一旦孩子对指令做出了正确的反应,要及时给予强化。最初训练时可以使用初级强化物,比如孩子喜欢的食物、饮料等。随着孩子一点点进步逐渐过度到使用高级强化物,比如表扬、亲吻、拥抱等等。当教孩子较难的技能时可以考虑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即孩子最想要的物品等。
四、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在训练某项技能时,为了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在反复训练几次后可以在中间穿插一些已经训练过的项目,然后再回到最初的指令,并且回到最初一个指令时不给出提示。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训练枯燥乏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巩固以往的训练内容,并加强他对新旧训练项目的辨别能力。
特别提示:因为每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都各不相同,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心智行为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咨询专家,并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
ABA实例
目的:让孩子学习将玩具汽车给妈妈。指令:“给我汽车”。反应:孩子拿起玩具汽车,然后递给妈妈。训练方法:向孩子发出指令“给我汽车。”指导孩子拿起玩具汽车并将手里的玩具汽车递到妈妈手里。如此反复,直到孩子明白该对这一指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一旦孩子做出正确反应,通过奖励及时给予孩子强化。如果孩子反应不正确,家长更要有耐心、爱心,反复多次直至正确。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提示,直到孩子无需提示就可以对这一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