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研究表明,孕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极大地增加了孩子出生后患自闭症的风险。而现在,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质疑,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给出更为全面的答案。
在线发表在MolecularPsychiatry上的一篇文章中,来医院(MGH)的研究人员指出,与未接触过抗抑郁药物产妇的孩子相比,怀孕期间服用过抗抑郁药物的话,孩子会呈现出更为普遍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它们之间确实具有关联性。但是如果对产妇的心理疾病进行一些调整控制,这一关联性就微乎其微了。而孩子患注意力缺陷综合症(ADHD)的风险即使在对母亲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控过后,也依然增加。
医院精神病科、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RoyPerlis,也是文章的资深作者,说到:“我们知道如果抑郁症不治疗,会造成母亲和孩子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无论是已经怀孕还是考虑要孩子的妇女,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还强调,遗传因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自闭症的主因,而环境因素是如何增加自闭症风险的尚不清楚。动物实验和调查结果都只显示出孕期抗抑郁症药物与患病风险的关联,而没有其它关联因素。并且一旦停止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则更高。此项研究就是为了弄清楚自闭症风险的增加究竟是否应该归咎于药物治疗。
为了查明这一可能性,研究团队分析了所有合医院新生儿的电子健康病例,包括MGH、医院、医院。从年至年间,这些医疗体系至少进行过一次普遍发育障碍的诊断记录,其中就包括自闭症。他们将同年出生的至少个患儿和超过个正常儿童的数据进行比对,并且和多种人口因素进行匹配。
孩子们的信息再和母亲的进行匹配,注意记录其中任何与抑郁等其它心理疾病的诊疗相关的因素,包括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以及其它精神病药物的使用。
此外,对将近个患有ADHD的儿童进行上述类似的分析,与个正常儿童的数据进行比对。
在自闭症相关因素的调查比较中,虽然孕期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确实会增加自闭症的风险,但是调整一些因素控制产妇严重抑郁症则会降低这一关联性。血清素被认为是增加自闭症风险的物质,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血清素,则不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使用靶向针对血清素的非抗抑郁药物也不会增加自闭症的发生率。结果表明,自闭症风险很有可能是与产妇的心理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而不仅仅是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不同的是,在ADHD相关因素调查比较中,尽管进行了产妇抑郁症的调整控制,但是孕期抗抑郁药物使用与自闭症风险之间的关联仍旧十分明显。
Perlis说到:“对于抑郁症产妇来说有很多选择,治疗或者不治疗,选择药物治疗或者非药物治疗。但是我希望,如果真的有必要服用抗抑郁药物,那么父母就要对药物的安全性放心,不要因为这一问题导致病情雪上加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