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那个确诊自闭症的孩子长大了微课

ALSOLIFE战斗历程第一季

穿越孤独拥抱你

张雁

A

LSOLIFE

张雁

孤独症人士家长,教师,作家。

曾为财经记者、编辑。著有《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及续集《穿越孤独拥抱你》。

育有二子,长子已经成年,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家长之间,聊天中常常面对一个直逼灵魂的问题:

「还生二胎吗?」

有人果断摆手,

有人频频摇头,

也有人沉默不言。

真正能有勇气,铿锵掷地答「生!」的是真正的人生勇士。

张雁作为十多年前的老家长,有两个孩子。

从本节微课不疾不徐、平淡隐忍的讲述中,

我们听不到被苦难撕扯的人生,

反而是历经磨砺后的泰然自若。

张雁说:

选择了生另外一个孩子,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路。

家里有两个孩子,时间、精力、金钱,每一样都需要精打细算。

这个时候就不是抒情的时候,而是现实主义的时候。

愿此节微课给你生活的灵感。

△乐渔的画

没时间看文字?

这里有解放双手的音频内容

01

乐渔来我家

乐渔生于年,两岁以前主要由外公外婆照顾,两岁以后我们把他接到身边来,到三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那是年,我们全家就被自闭症这个东西困住了。事实上,以后的几年的生活一直是围绕着他疯狂地旋转,核心当然是乐渔的康复和教育,而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把这个孩子放在哪里?将来我们拿这个孩子怎么办?

最初,生活每天都充满了挑战,乐渔每一件事情都不能顺利完成。比如洗澡、理发、大小便、带出去玩、出去吃饭等等。仅仅为了找到人照看他,我们天天过得像打仗一样。找过下岗女工来照看他、把他送到过楼上退休大妈的家里、也把外婆接到逼仄的小屋里住过。

当然,我们也选择了康复机构——宣武培智学校和星星雨。乐渔四岁的时候在宣武培智,我们每天早上要花一个半小时把他送去,放学又花一个半小时把他接回来。最冷的时候,老师说:“你别送了,再送孩子要生病了。干脆就让他在学校住几天吧!”这样,他就平生第一次住了校。他当然不喜欢住校,从公交车上就一直哭,下了车到了胡同口还在哭,米的胡同,走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我也哭了,他也哭,到了校门口,连大爷大妈都看不下去了,说:你就别送了。但我还是得送,没办法,我们要上班。就这样,乐于平生第一次面对了和父母的分离。

△乐渔的画

成长要付出代价,每一件事情的决定都会有利有弊。作为家长不可能做到完美,只能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做到利益最大化。经过短期住校之后,我们和乐渔一起到了星星雨学习。两个月学习后,我对自闭症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乐渔的进步也很大。那时我们觉得日子终于慢慢地过出了希望。

老师建议他可以到普通学校去试一试。6年,我的书也出版了,当时想得挺好,拿着这本书送给乐渔将读小学的老师校长,再跟他们好好公关一下,他们就会接受我家乐渔。而这个时候,我怀孕了。老公非常想要生下来,我也舍不得打掉,于是就做了决定,辞职在家,一个人把两个宝宝带出来。现在想一想,真是无知者无畏,太勇敢了,也太想当然了。

乐渔顺利地进入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校长老师都和我们熟悉,甚至班上的学生有些还是他以前幼儿园里混过的小伙伴,但情况依然不乐观。一方面,功课太快,他跟不上。另一方面,孩子们太多太热情,他每天被孩子们吓得往墙根躲。上课的时候,只要孩子们大声地朗读,他就捂耳朵。

在陪读过程中我也越来越焦虑,一心想要他的学习跟上去。有一次,我教他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他怎么也不会,我就着急了,拍了他脑袋一下,他就一下子跳起来,使劲地叫喊,还抓着我的手一定要我咬他,我气得没办法。正在这时候,我觉得肚子动了一下,好像是小宝宝在踢我,告诉我:别这样,我受不了了!我一下子冷静下来,明白自己身上负担的责任,也明白自己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我轻轻地跟乐渔:“好,我们不做了。”然后让他去玩一会,我自己也休息一下。这是记忆中第一次我们母子三人的互动。

02

绍兴开启新生活

7年底,我们全家搬到绍兴,确实给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移居绍兴后,我先做了三年的全职主妇,然后在当地一家高校找了一个图书馆的工作。乐渔进入了当地一所培智小学,读小学读初中,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在当地的残联下属的一个阳光之家里做职业培训到现在。又又就是一个顺利长大的小朋友,读幼儿园读小学按部就班。爸爸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他的成就。

大部分的日子我们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早晨起来急急忙忙地弄早餐,然后送两个小朋友去上学,我自己去上班,下班的时候由阿姨把他们接回来,给他们做饭,照顾他们,直到我们下班。吃完晚饭,我带他们出去散步,有的时候走过一条小河,走过一条小巷,走过那些别人看来是风景,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一些古迹,然后就回家了。

兄弟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旅行。我从小就带他们一起去旅行,我们去过很多地方。上海开世博会的时候,我和阿姨带着两个小朋友在人山人海中冲杀,寸步不离。凡是周边的能玩的地方我们都去遍了。乐渔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练,对旅行有很多特殊的高招。第一个高招就是他永远不会走丢,不管你走得多远,回头他总是在你身边。假如说万一有一次跟不上了,他会坐在原地等你回来找他,绝不会乱跑。另外,他坐飞机、火车全都没有问题。

有一段时间兄弟两个都喜欢画画,很幸运我们也碰到了愿意教特殊孩子的老师。老师说乐渔喜欢画画,看样子不像一点没学过,他胆子很大,敢下笔。果然,此后画画成了乐渔最喜欢做的事情。每周有一个晚上,我吃完晚饭用电动车带着两个小朋友去上课,有时候走鲁迅东路,有的时候走缪家桥,那个地方是绍兴古城最优雅最有情调的部分,庭院深深,花木葱茏,小桥流水,到了课室乐渔在三楼做泥塑水粉,我就在楼下的家长休息室里看书,有时候还和主人喝茶聊天。这一段时间是他们兴趣爱好能力最接近的时候,也是作为家长最安逸的一段生活。

学画半年之后,他有六幅画作参加了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天真者绘画的展览,其中一幅作品被一位爱心人士收藏,华夏出版社还用他一幅画作的局部制作了封面,付了他一百元稿费。消息传来了,我们在外边吃了一顿,为他庆贺。弟弟听说了以后大哭,为什么不是我的画被选上呢?

03

教育就是教育

12年带孩子的经历,我有一个体会: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教育就是教育,我在普通学校里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问题,有的身体弱,体能不达标,有的有学习障碍,有的性格有缺陷,情绪控制不好,还有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但是,这又怎么样?他们都是孩子。

学习一种技能,可以用任何步骤、任何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要把自己的孩子按在一个既定的框框里,让他符合框框里的要求。所以,家长要清楚,送孩子上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什么?成为什么?还是为了符合学校的要求。

我有几项原则供大家参考:一是了解你的孩子,尽可能地站在他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站在社会规则、学校机构的角度思考。二是在教育过程中给与最少的限制、最多的自由。三是眼光放长远,享受过程。

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不适应是正常的。因为普通学校的很多要求和规范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讲也很难适应。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有些事基本上做不到。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放松一点,对自己也放松一点。

我有两个孩子,很多家长都关心我对于两个孩子之间的资源分配,会不会偏向某一个。对于这一点,我想说,不是这个家庭的人,其实很难去了解整个家庭的情况,也很难向外人说清楚。

我有一个闺蜜,家里的女儿是学霸。她对我说:你们将来还是要指望又又,还是要把他培养好,不要本末倒置。而另一个闺蜜,她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她把孩子培养得上了大学。她对我说:将来陪我们养老的还是得自闭症孩子,又又将来要飞到外面去的。

就像是《父子骑驴》的故事,大家都说得有理,但是对于我们来讲,都不是完全适用。孩子还不能自立,我们却老了,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高龄产妇来讲,就显得更加迫切和感受深刻。又又出生的时候我都40了,等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老成什么样了。这个时候整个家庭的收入在下降,支出却在暴涨,而且支出是刚性的上涨。想到这些就觉得以后的路还是有很多的困难。

既然选了这条路,我们就得走下去,没有太多犹豫悲叹的时间。另外,最重要是兄弟俩一起长大,两人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纽带。因为父母给了他们好的教育和爱,所以他们对父母也很爱,整个家庭是一体的。在克服困难的时候,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我们觉得快乐是加倍的。如果你问我,重新选择,我还会不会生第二个宝宝?我想多半还是会。

如果有家长问我是不是应该离开大城市,去小城市生活,我可能犹豫。但凡有选择,我还是希望能够继续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完全放弃。但有的时候是可以选的,有的时候是不可以选的。

一句话送给大家:让我们选择自己的命运,并且热爱它。

张雁新书《穿越孤独拥抱你》即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敬请大家







































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yfzbz/9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