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案倾听能力训练方案

倾听能力训练方案举例

当一个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以后,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家长这样的建议:“回家多和孩子说话。”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正确的教育建议。但是,和孩子说什么、怎样说,却是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孩子并没有回应,也就不再坚持和孩子说话了。倾听能力训练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和孩子说什么

训练目标:丰富孩子的听觉刺激,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训练过程:   第一步:成人向孩子叙说可直观感知的具体事物的名称(回答“是什么”)。   第二步:成人向孩子叙说可以直观感知到的事物的外部特征、功能、用处(回答“怎么样”)。   第三步:最后说不可直观感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回答“为什么”)。   第四步:对于语言理解能力较好的孩子,成人可以向他们叙说人物关系和人物内在情感。   提示与解析:   1.我们必须明确知道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说哪些内容。成人说得好,孩子才能听得好。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和孩子说的内容应该符合孩子当前的认知程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一般而言,其难度顺序遵照“先具体后抽象”“先外部后内部”的规律。   2.需要孩子听的任何内容,都应该遵循以上规则。在理解了前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向理解事物的深层次上进展,不要仅仅局限于说“是什么”。

  3.成人和孩子说的内容包括物品、事件、过程、现象、人物心理活动等,凡是社会生活中涉及的事物,都要和孩子说,不要仅仅局限于物品。

和孩子怎样说

训练目标:让孩子由易到难,逐步接受成人的说话方式,理解语言的内容。   训练过程:   第一,成人讲述,自问自答,不要求孩子回应,孩子被动地听。   第二,用放大的声音和夸张的语气对孩子说话,需要的时候用“童化”语言,但是要及时消退,不可以长期使用。

第三,需要孩子听懂的语言,必须要有意放慢速度说,并且适当重复。   第四,按照单词——简单句——复句——篇的顺序,逐渐增加难度。   第五,语言训练要和情景联系,要有形象的支撑。   第六,从随机训练听力,逐渐过渡到有意识地训练听力——让孩子按照要求听。   第七,听的时间逐渐延长。   第八,最后完成听连贯性讲述,完成听完整的故事。   提示与解析:   1.成人对孩子说话要带有感情色彩,并让孩子感觉到。   2.从“孩子看见什么我就说什么”开始,说的内容是孩子直接感受到的事物,防止“家长想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我想教什么,你就学什么”。从“孩子看见什么,家长就说什么”,到“家长说什么,孩子听什么”,先由成人配合孩子,再到孩子配合成人。

  3.不要以为孩子没有应答反应,听不懂,家长就不说了,听力训练要有足够量的积累。   4.和孤独症孩子说话,要简洁、干净,希望让孩子听懂什么,就直接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来,重点词语要重复,要突出,避免啰唆、冗长。如果将需要孩子听懂的话淹没在一长串的句子中,孩子就无法辨别,无法区分。特别是对理解能力有限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这点。   5.检验孩子听力的方法是:发出指令,看孩子对指令的反应。很多孤独症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示是否听懂,但是,他们往往会在以后的时间里表现出对听过的材料的反馈。这就说明,虽然当时孩子对听到的内容好像没有反应,但并不表明孩子没有听见,也不等于没有听懂。   6.让孩子逐渐由被动地听发展到主动听,即一边听一边回答问题(生活情景叙述和故事)。

让孩子听完一段话

训练目标:训练孩子连贯性的倾听能力。

  训练过程:

  第一步:给孩子发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连续的指令,让孩子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

  第二步:给孩子描述一个物体的若干特征,让孩子听完以后,找到符合特征的物品。   第三步:给孩子描述生活中发生过的,孩子自己参与和感知的具有先后时间顺序的过程。   第四步:给孩子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的完整事件,即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提示与解析:   1.连贯性倾听能力就是连续听3个以上的句子。连贯性倾听需要相对较好的注意力,学前儿童的连贯性倾听能力训练,可以给孩子入学以后的课堂听讲打下基础,也为连贯性讲述打下基础。   2.“听故事”是典型的连贯性听讲,但是连贯性听讲训练,突破点不是从听故事开始的,而是从叙述现实生活事件开始的。   3.连贯长度要从易到难。连贯性倾听过程不能维持的时候,需要第三者辅助或者讲话人中途提醒孩子的注意力。   4.培养孩子连贯性听,要让孩子理解连贯性听讲中断的后果,也就是说,让孩子明白如果没有听完整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个后果一定是孩子能够理解和能够承担的。   5.如果训练孩子连续倾听一段话,讲述的中间需要用提问检查孩子听的效果,并且需要反复数遍,重要的因素需要强调。

  6.成人和孩子说一段话时,要让孩子感觉到有条理。

让孩子倾听故事

训练目标:训练孩子倾听简短的故事。   训练过程:   第一步: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教材。要求画册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情节简单,篇幅短小。   第二步:选择的故事内容应该是可以让孩子感知的,或者通过动作、道具、情景、语言的解释,可以使孩子理解的内容。   第三步: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先扫除故事中的难点,比如词语难点,故事中涉及的知识难点。   第四步:看图给孩子连贯性讲述故事。   提示与解析:   1.听故事对很多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件难事。孤独症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原因是:故事有事件发展情节,包含了事件关系和人物关系,讲的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这些“关系”是内隐的,孤独症儿童恰好不关心这一点,他们只对孤立的事物感兴趣,只对事物的外显特征感兴趣,只对事物的某一细节感兴趣。孤独症儿童在看一本故事画册时,常常只注意大灰狼的尾巴、小白兔的耳朵,而不去   2.欣赏故事是一种由语言符号引发的头脑中对各种具体形象的想象过程。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孩子头脑中事物的形象和切身体验是第一信号系统。孤独症儿童的第二信号系统不发达,特别是两种信号系统没有建立良好的反应联系,故事的语言不能引起孩子相应的想象,故事在他们的感受中仅仅是一串串干巴巴的声音而已,所以,孤独症孩子听故事有一定的困难。   3.听故事要具备的条件:   (1)孩子要对事物的联系感兴趣,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2)故事要有形象的支撑,故事中的事物必须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认识相联系,否则故事就成了“天书”。   (3)故事涉及的词汇、语法必须是孩子能听懂的,不但要求他能听懂单句,还要听懂复句。如果有字词和句法上的困难,必然给孩子听故事造成障碍。   (4)听故事还受到故事本身的长短、人物的多少、时间、空间、故事线索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4.在要求孩子听故事之前,和孩子说说他做过的事,和孩子说说他看到的事,和孩子说说他听过的事,和孩子说说他思考的事——在听故事有困难的情况下,必须先打好这一基础环节。

家长必须要知道的语言训练干货!

训练自闭症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几个小技巧

免费领|个实操视频+本康复电子书+张高清认知图片+份资料及测试素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0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