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九点,第三届北京国际温尼科特学术研讨会在回龙观昆泰嘉禾酒店如期举行,近百名全国各地的温尼科特爱好者,又一次相聚在北京。
环境的重要性不仅是对温尼科特视角下的病人,对与会人员也是一样,为此会务组工作人员早早布置好会场、准备学习材料,等待着大家的到来。
最早来到现场的学员
本次会议的国际学术报告人罗派克教授(ZeljkoLoparic)、埃尔莎博士(Elsa)、丹妮塔博士(Danit)、爱丽丝博士(Alice)以及中方学术报告人——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也陆续到场。
巴方学术报告人陆续到场,会场气氛更加热烈。
医院、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医院、中科院心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此外,中央电视台及《婚姻与家庭》杂志社的媒体工作者也参加了大会。
同样让在座学员兴奋的还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杨蕴萍教授的发言。她为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参加研讨会,杨教授对大会营造的学术氛围给予了高度肯定。
杨蕴萍教授在会上发言,在休息期间与专家畅谈。
九点整,会议准时开始。
主持人刘阳老师宣布了大会开幕并致辞。本届研讨会的主题——
温尼科特视角的病人
11月23日,上午的发言人是巴西著名的精神分析思想研究者、国际温尼科特协会主席、巴西圣保罗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学院创始人罗派克教授(ZeljkoLoparic)其演讲主题:
《生命之初未达成的任务所带来的重负》
罗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温尼科特理论中对“健康”这一概念的定义,即“健康,是与年龄阶段相对应的成熟”。其中包括成熟的定义、成熟过程的四条主线、成熟的阶段及对应的身体年龄、个体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概念、健康与依赖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依赖的两个研究领域:婴儿期的依赖与精神分析性治疗中移情的依赖。
休息时间,在场的咨询师或讨论感受、或交流想法
会场被浓厚的学术交流气氛所包围
短暂的休息过后,罗教授继续介绍了温尼科特是如何定义“不健康”的,即不健康起因于事实而非幻想,基本的成熟需求没有被照料到,成熟过程的任务未能得以达成,从而成为了一种生命的重负。其中包括不健康的病因学、匮乏与精神病的关系、剥夺与反社会倾向的关系、以及源于内部冲突造成的打断。
报告的最后,根据不同外部因素造成的疾病,罗教授简要的介绍了一些关于技术的要点。他说,只为了分析而进行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真正看到了病人致病的环境因素,才能改变对技术的理解。”
罗教授带来的关于温尼科特理论的新研究让参会成员受益非浅,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惑,罗教授也耐心的一一给予了回答。
午休过后1点30分,大会继续进行。下午的发言人是国际温尼科特协会(IWA)会员、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李耀所,她演讲的主题:
《一例抽动男孩的临床案例》
这是一个已经咨询了多次目前还正在进行中的个案,李老师详细介绍了这个8岁男孩的成长背景及经历、咨询设置、咨询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以及她对此的理解,最后汇报了这个男孩的近况。李老师用具体的案例和咨询过程,向所有参会成员呈现了她是如何从温尼科特的视角去理解病人、并做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与设置扩展,她为这个孩子营造的抱持性环境深深的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汇报结束后,现场响起了持续不断的掌声。
演讲结束
讨论仍在继续
下午第二位发言人是温尼科特学派临床心理学家爱丽丝博士(Alice),她演讲的主题同样是一个具体的个案:
《“自闭症谱系”男孩:
关于保护主观性世界的挣扎》
在发言中,爱丽丝博士详细描述了这个在学习与人际关系上都充满困难、被神经科医生诊断为属于“自闭症谱系”即有自闭症的可能性的6岁男孩,是如何在温尼科特理论视角下变得逐渐放松与活泼的。
爱丽丝博士展示了许多治疗细节包括对话,让大家充分理解了温尼科特学派的心理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在温尼科特眼中,除了与某些器质性缺陷的有关的病例外,自闭症是由于环境提供的失败而引起的疾病,在这种视角下,令人满意的专业治疗就为治愈提供了可能性。
这种直观的呈现让现场成员很受启发,大家纷纷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研讨会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大家都不愿马上离开,互相交流着收获与感受,所有人都期待着明天同样精彩的报告。
文字:杨琦版面:王媛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