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和我爸吵1小时的事,我用1分钟说清楚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00410/7838063.html

文丨可可沛沛

今天上午我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回来后发现家中气氛有点诡异。

我爸和我妈谁也不理谁,我爸气鼓鼓的,我妈脸板着。

事情是这样的。

我家不是搬到一个小区了吗?

我妈带可可下去玩,遇到3个大人带1个小女孩出来玩——1个老太太,1个40多岁的女人,1个30多岁的女人。

我妈让可可跟该小女孩玩了一会儿。

他们走了以后,有人告诉我妈:

那一家子人是这样的情况:

老太太是抑郁症,其女儿是自闭症。女儿产下一女婴后,家人便请了保姆来照顾。

所以每次一出来就是3个大人+1女娃。

对了,老太太的女婿长得非常帅。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可我妈描述时,一会儿说“她妈”,一会儿说“她妈”,一会儿说“女人的妈”,一会儿说“小孩的妈”,把我爸绕得一脑袋浆糊。

我爸最后搞烦了——到底是谁妈啊?这个事里到底有几个人啊?

我妈就生气:跟你聊个天你什么态度!

然后两人就吵起来了。

01

锚定法

我教我妈一个说话的方法——锚定法。

这个词是我自创的。

即:当你描述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讲述其他所有人与此人的关系。

这样就非常清晰,别人也不会听得云里雾里。

于是,此事可以用以下方式讲述。

1锚定老太太。

咱们小区有个老太太,是抑郁症。

她女是自闭症。

她女生育后,家人觉得她俩照顾不来孩子,于是请了个保姆。

对了,老太太的女婿是个帅小伙儿。

2锚定女儿。

咱们小区有个中年妇女,有自闭症。

生完孩子后,她没法带孩子,她妈有抑郁症也没法帮忙,于是就请了保姆。

对了,她老公长得又高又帅。

3锚定小朋友。

咱们小区有个小女娃,和可可差不多大。

女娃妈妈有自闭症,女娃姥姥有抑郁症,于是请了个保姆带她。

对了,女娃爸爸长得贼俊呢!

4锚定保姆

咱们小区有个阿姨,给一户人家带孩子。

孩子姥姥是抑郁症,孩子妈妈是自闭症。就因为这个原因,这户人家才请她的。

对了,孩子爸爸长得比电视里的小明星还帅呐!

看到没?

当你锚定一个人的时候,表述就非常清晰方便了。

再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可以通过锚定一个人来表述明白。

切忌一会儿从A的角度出发,一会儿又从B的角度出发,搞得人一头雾水+一肚子气。

02

代号法

还有一些人说话经常指代不清。

比如,有些人喜欢说“那个男的”“那个女的”。

此时,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起代号。

我会建议:咱给TA起个代号吧!你想叫TA什么?

有个女读者,因老公出轨,公婆护短,所以她坚持称公婆为“那个男的的爸爸”,“那个男的的妈妈”。

再加上她是广东人,本来说普通话就有点费劲,这么一表述更费劲。

我说:咱给“那个男的”起个外号吧!

她说可以称之为A。

于是公公就是A父,婆婆就是A母。

是不是清爽多了?

我个人非常讨厌称自己的孩子为“弟弟”或者“妹妹”。

我第一次听到这种称呼,是在《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妹妹把自己的儿子称为弟弟。

日常生活这么叫没有关系,但当你向别人表述一件事时,会提升理解难度。尤其是当你有个亲弟弟时——别人不知道你所谓的弟弟,到底是你弟弟还是你儿子。

还有一些人喜欢把老公称为孩子爸爸,把公公称为孩子爷爷,把婆婆称为孩子奶奶,把自己亲爸称为孩子姥爷,把自己亲妈称为孩子姥姥。

直接称老公、公公、婆婆、我爸、我妈,不是更清晰明了、轻松省力吗?

03

尽量用具体数字

还有些人说话提供的信息含量非常少。

例如,经常有人跟我说:

我老公比我大3岁;

我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

我们结婚第3年,孩子出生了;

我们结婚第5年,买了房子;

我们结婚第7年,公公得病住院了,我去照顾的。

这些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我仍然需要继续问:你哪年的?你老公哪年的?

不如直接说:

我88年的,老公85年的;

我是浙江的,老公是江苏的;

我们年结婚,年生女儿,年买房,年公公得肝癌住院,一直是我照顾。

“女儿”比“孩子”信息含量大;

具体年份比“大3岁”更清晰明白;

按年份表述事情,比结婚第几年清爽易懂。

04

删除细节,直抵核心

还有一些人喜欢把细枝末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么做,除了干扰主要信息外,提升理解难度外,没有任何好处。

例如,有一次我们开大会,有个其他部门的女孩子说:

有个客户叫张梅,买了33号楼1单元室,因为各种原因,换到了34号楼1单元室。

她收房时,已缴纳33号楼1单元室年到年的供暖费和物业费。

现申请把33号楼1单元室年到年的供暖费和物业费,转到34号楼1单元室。

我听了头都大了。

这么简单的一个事,为何表述得如此复杂?

一客户换房,俩房面积一样。现申请把旧房的供暖费和物业费,转到新房。

不就可以了吗?

说话者必须从听话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你的领导一天可能要处理个事,你必须努力把领导的理解成本降到最低。

05

分条表述

很多人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1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