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
前因(刺激)→行为→结果
A(Antecedent)是前事刺激,是指发生在行为之前的引发事件的因素,是事件之前的先决,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就不会有行为的产生,吃饭的前因是“饿了且有米饭”,喝水的前因是“渴了且有水”。
B(Behavior)是行为本身,是指可以观察的,紧接着前因的反应。一个行为可能是适当的或不适当的,正确的或错误的。
C(Consequence)指的是行为结果,也就是行为出现之后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或外部变化,吃饭得结果是不饿了,喝水的结果是不渴了,吃饭都得到了身体的满足。
通过ABC的行为分析,我们能更加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证明行为是有可能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事件的前因和结果来改变行为,以刚提到吃饭喝水的事件为例,假设我们改变前因变得不渴不饿,那我们还会吃饭吗?假设我们改变结果,吃饭喝水没有让我们感到身体的愉悦,我们还会吃饭吗?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吃的非常抱,我们再去吃饭,这时候前因是“很饱”,结果是“撑得肚子疼”,那这个行为(暴饮暴食)是不是会很少发生?
基于ABA行为分析理论,今天,我们的李老师和康老师给家长们带来一期个训小贴士——训练对名字的反应,家长们可以用起来!
所有的康复训练都要建立在听指令的基础上写作业、走独木桥,唱歌,这些都是指令,如果孩子不听指令,他是不可能参与到训练中来的。我们今天来讲解一下最基础的指令的训练方法。开始训练前,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玩具和零食,接着叫唤孩子名字,然后给予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应用于生活的情境,最后慢慢的撤销强化物,这样孩子就建立起了对名字的反应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训练孩子对名字的反应,你会了吗?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1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