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闭症人士登机,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尤其家长
日前,《大河报》一则名为《自飞机拒载自闭症少年有违服务伦理》的新闻报出,引发多方讨论。事件的经过约略为:
11月15日下午,许昌的崔先生带着13岁的儿子,到新郑国际机场乘机前往珠海,临登机时,被工作人员以儿子“行为怪异”为由拒绝他们登机。
对此,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下称“扬子江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称,为了航班及其乘客安全着想,才拒绝其正常登机。
新闻报导原文请参见:
自闭症孩子不能坐飞机?15日下午,河南许昌的崔先生带着13岁的儿子,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乘机前往珠海,临登机时,被工作人员以儿子“行为怪异”为由,拒绝他们登机。对此,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称,为了航班及其乘客安全着想,才拒绝其正常登机。(11月16日《大河报》)
现代社会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关爱自闭症儿童,已成为一项社会责任。如此语境下,机场工作人员以“影响安全”为由,拒绝一名自闭症少年乘坐飞机,显然是一种缺少责任担当的表现。从小处讲,是对自闭症患者的一种歧视,等于剥夺了自闭症患者的出行权;从大处讲,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一种漠视。
不可否认,乘客花钱乘坐飞机,机场便与乘客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不仅要向乘客提供相关服务,而且还要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了意外,给乘客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机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特别是,飞机作为在高空飞行的一种特殊交通工具,对乘客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也有特殊要求,出于对乘客和自身负责的态度,机场对自闭症等患者乘坐飞机提出一些额外要求,如具有行为能力、需要家人陪护,等等,并无不妥。
但这些要求,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侵犯自闭症等患者和未成年人权益。更重要的是,在对自闭症等患者作出一些额外要求的同时,飞机上的工作人员,要针对患者提供贴身服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应对突发疾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然而,机场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推卸安全防范和经济赔偿责任,竟然要求自闭症患者出具“适宜登机”证明,否则拒绝其登机。殊不知,所谓的“适宜登机”证明,其实恰恰证明了机场存在推卸责任和义务之嫌。
可见,飞机拒载自闭症少年,有违服务伦理,也背离了公共交通的初衷。这显然值得事涉机场反思,不能让拒载,成为机场“免责”手段。机场与其靠“免责”逐利,不如实实在在地担负起管理和服务责任,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特别是,应针对病患、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式的贴心服务,确保他们安全畅通的出行,各项权益均得到有效保障。
事情一出,自然是各种争论甚嚣尘上。比较值得思考的是,这一回来自心智障碍者家长们的讨论。过往在遇到心智障碍者入学被拒,公共场合被打等事件时,绝大多数声音都是指称这样的情况是歧视,发出一片声讨之声。然而这一次,在这样的声音之外,还有一类声音,同样值得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治疗白癜风哪里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