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自闭症 >> 自闭症保健 >> 浅谈自闭症>

浅谈自闭症

-11-4黔江民族康复疼痛黔江民族康复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大脑功能性障碍,是一种多发于孩子2.5周岁以后的神经性疾病。孩子患了自闭症(孤独症)会出现孤僻、内向、重复刻板等症状表现,不仅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长久不治疗还会导致精神分裂等并发症出现,严重时出现自伤或伤人行为。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70%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20%智力基本正常,5-10%智力超常。有些孤独症的孩子会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轻度的有反复挖鼻孔、咬唇、抠嘴、吸吮等动作。严重的会划伤自己的身体,自伤,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出现癫痫。

研究发现,孩子患自闭症(孤独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脑部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所致,此外,与遗传、孕产、心理、药源性、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剧症状。

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症状及表现

1、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2、社交发展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正常交流,模仿力较弱,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3、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4、发展方面:大约有百分之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5、感知模式:对声音,颜色,食物,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6、情绪及行为方面: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包括语言与交流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2.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   ①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②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③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   ④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⑤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⑥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2.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3.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中枢兴奋药物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药物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②氟哌啶醇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

(3)抗抑郁药物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

 关于孤独症治疗的几点共识:   ①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前述几个主要的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无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法显著优于另外一种。目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③由于孤独症缺乏特效治疗,目前尚存在数以百种的另类疗法,这些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使用需慎重。少部分未经特别训练和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有自我改善的可能,部分疗法声称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医院康复疼痛科温馨提示:

医院为“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机构”,现正在实施渝东南片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您的身边如果有这样孩子请来院予以早期干预治疗,-;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6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