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未来怎么办双胞胎兄弟同为自

“有人说你来自星星,不会言语只会抗拒,我偏不信我想靠近,只为你那,发光的眼睛。你的世界只有纯净,就像天空一朵白云,期待大雨之后的天晴,只为蔚蓝世界,多了一道彩虹……”

3月29日下午2点,南京樱铁村17栋,明心幼儿园。部分南京人都知道,这是一所特殊的幼儿园——目前,余名自闭症孩子在此康复,年龄从两三岁至16岁不等。“小雨(化名),小雨……”第一次试着与自闭症孩子交流,记者小心喊着距离两米开外、不停地来回走动着的、12岁男孩的名字……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今年已是第10个年头。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这里,希望通过本报的报道,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这群特殊孩子、特殊家庭,给他们更多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让“星星的孩子”融入社会大家庭。

一名自闭症者的回应:

听到别人喊他,他突然“趴跪”在了地上

瘦瘦高高、双手紧紧攥住衣角、头始终微微左歪着、面部没有表情、与人没有眼神交流——外人一看便知,小雨是一位特殊的孩子。“小雨胆子小,会说话,但就是不肯说。”老师介绍道。

经过老师允许后,记者试着与小雨交流。“小雨、小雨……”轻声喊了好几声,小雨来回走动得更加快速,头低着,但不理会记者对他的呼喊。直到老师也同时喊出:“小雨、小雨,阿姨在叫你呢!”走动中的小雨这才猛地抬起头,与记者眼神有了交流。

正当记者收获了回应的喜悦时,小雨接下来的动作却吓到了大家——眼神交流不足1秒钟,小雨随后“咚”的一声,几乎是全身跪倒、趴在地上,又瞬间爬站起身。伴随这一系列动作的同时,他发出很响的“吼、吼、吼”的喊叫声,起身后情绪更加激动,又继续来回走动。

面前的这一切,让记者不知所措。而身旁的钱海龙老师则笑笑说:“不用害怕,他们这种表达方式,普通人确实不能理解。”钱老师说,小雨的这个动作或许是表示他很紧张,或许是表示他欢迎陌生者的来访,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只有‘星星的孩子’自己能懂”。

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焦公凯主任医师介绍,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有三点,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异常、刻板的兴趣行为,“虽然有核心症状,但‘世上没有两个自闭症是一样的’。”

“比如说小雨,他就是比较胆小,虽然很会说,但几乎不说话,刻板行为是不停地来回走动,”钱海龙老师介绍,此外,他还有典型的社会交往障碍。

一节属于6个自闭症儿童的课:

孩子们会不停走动,还有人会自己打自己

见到小雨时,是在幼儿园的一楼,近20个平方米的教室里,两位老师正在给6名孩子上课,孩子的年龄在7至12岁之间。

说是上课,但由于自闭症的孩子行为并不能很好地被控制,上课时间内,几个孩子不停地走动,各干各自的事;两位老师中,一位扎辫子的年轻女老师正指着黑板上画有花瓶的图片,教孩子们不停地重复说:“花瓶、花瓶……”而另一位短发女老师则坐在教室内一张小椅子上,一直不动。原来,她身前坐着一名小女孩,大约8岁,由于女孩控制不住会用自己握拳的右手,打击自己的下巴,所以,“眼镜”女老师要一直用自己的双手抓住女孩的手,免得小女孩伤了她自己。

记者发现,这名瘦小的女孩除了目光呆滞、行为异常之外,她胸前还挂了一本彩色的小布书。“只要脖子上不挂书,她就焦躁不安,还会用手打自己下巴。”“眼镜”女老师介绍说。不过,如今,女孩即使挂上了这布书,也还是会打自己。不仅如此,课堂上,女孩还不停地背过身来向“眼镜”女老师吐口水。

“这名女孩是典型的‘雷特’症状。”钱海龙老师介绍说,“雷特”就是会有伤害自己的行为出现,此外,康复一个阶段后,反而会出现倒退的情况,“就是没有转好,反而症状更糟。”

这个班级的6名孩子中,还有两个男孩子不仅长得相似、发型一样、甚至连衣服都穿同款——他们俩是双胞胎兄弟,老大叫星一(化名),老二叫星二(化名)。与小雨不同,在老师的引导下,星一、星二两人表现得比较淡定,还能张口喊记者“阿姨”,但期间他俩的眼神并没有和记者接触,好像始终找不到那个叫“阿姨”的人在哪里。

一位自闭症患儿母亲的自述:

两岁时,一对双胞胎儿子都被诊断为自闭症

星一、星二兄弟俩,今年12岁,是明心幼儿园的“常驻学生”,在这里已经8年了。

星妈说,在孩子两岁时,她和老公就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就是喊他们,他们不理会。”一开始,星妈以为是孩子的耳朵出问题了,医院做听力测试,但医生说孩子的耳朵是正常的。当时,还不知道世上还有“自闭症”这个词的星妈,就带着孩子回家了。

然而,三个月后,星妈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与别人不同,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和老公带着星一、星二来到了医院。“结果很快出来了。”星妈说,兄弟俩都被诊断为“典型的自闭症”。

10年前,“自闭症”的概念还不如当下这么普及,星妈星爸并没有觉得特别严重,抑或是没有完全理解医生的意思,“以为这种病以后慢慢会变好的。”兄弟俩三岁时,星妈送他们去上幼儿园,兄弟俩却最终因“好动、不守规矩”等原因被退学。

星妈后来才知道,自闭症是伴随终身的疾病,几乎无法治愈。在医生的建议下,星妈赶紧帮两个儿子找康复机构,“先是在三条巷那里找了一家。”自从生了双胞胎儿子后,星妈变成了家庭主妇,辞去了工作。为了方便儿子康复,星妈从雨花台区搬至三条巷,在此租了房,“全家上有80岁的婆婆,下有两个自闭症的孩子,全靠爸爸一人的工资。”

之后,星妈了解到了南京明心幼儿园。然而,需要训练的特殊孩子不少,为了到这里康复,他们足足排队等了一年,终于于9年入园。“当时我们住在桥北。”星妈每天早上4点起来,给孩子们穿衣、做饭,带着他们赶路公车,到终点站再转路到樱铁村下,7点50分赶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这样的艰苦日子过了五六年,星一、星二终于有所好转。

直到两年前,幼儿园陶园长知道了星妈家的情况后,经过协调,聘星妈入园工作,“既能照顾到自己的孩子,还能有一份工资。”星妈星爸觉得老天爷很眷顾他们。如今,母子三人的家就在园内,虽简陋,但充满着希望。

在幼儿园,星妈的工作是负责“明心星空茶吧”,“孩子们上一对一训练时,等候的家长就集中在茶吧。”星妈说,这几年接触到的家长中,有很多家长心态不好,甚至有些抑郁,而作为两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星妈更能打开家长们的心扉,教他们“抱团取暖”。

其实,有一项调查显示,自闭症家庭中,八成以上家长有抑郁倾向。

一个特殊幼儿园园长的梦想:

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不在了,他们要怎么办,他们要去哪里,社会没有他们能做的工作,以后他们要怎么活!”星妈说。这几乎是每一个自闭症家庭的家长们最担忧的。采访中,每每提及这个问题,受访者都会哽咽。他们无法承受内心的煎熬,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自闭症是精神疾病,不同于智障与脑瘫,只是智力低下。”钱海龙老师说,自闭症者无法理解普通人语言、行为、动作的意思,同样,自闭症者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普通人也读不懂,“所以说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我们做过实验的,让自闭症者与智障人士,在同一个流水线上串珠子,自闭症者的计分最低。”陶园长说,所以目前来看,自闭症者就业真的很难。然而,当了10多年的园长,陶园长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最新的信息,“欧洲有家公司,专门找了个自闭症人士,让他们找程序中的错误代码,普通人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但是他们可能几秒钟就做到了。”

陶园长说,自闭症孩子比较刻板单一,做事情单线条,但只要抓住他们的特长,就能有合适的工作,“所以,自闭症者就业难,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能力,只是还没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而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自闭症者需要社会大力,给予更多重视,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

医院医生的心声:

30年间发病率上升了不少,6个月大孩子就能被诊断

早在年,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陶国泰教授,就在国内首次公开确诊了4例自闭症患儿,当时世界上公认的自闭症患病率为2-5/00。“然而,目前,这一数据变成了1/。”该中心焦公凯主任医师介绍,除了科普宣传,大家重视早期发现之外,确实也有其他因素。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复杂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存在社交互动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言语及非言语)、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等障碍,是一组脑神经发育障碍,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为最佳治疗方案。

焦主任说,如今家长们都比较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在临床的儿科医生、儿保医生,他们对自闭症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不少孩子都是在常规体检或儿科就诊中发现的。”通常发现,这些孩子眼神的交流很少,叫名字不理人。“曾经体检中发现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被怀疑有自闭症,因为逗她没反应,不看人,对外界不好奇、对声音也没有反应……”

目前认为,自闭症的发病机制肯定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只不过目前的医学手段还无法找到明确的生物学标记物。”不过,焦主任说,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发现,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在出生前,他们的大脑结构、功能发育轨迹就会出现异常。焦主任提醒,由于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应该做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省内首家区县级康复中心:

一年里接收了50例患儿,经训练孩子社交能力提升

一年前,医院成立了江宁区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同时也是省内首家区县级公立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记者了解到,康复中心运营至今,先后已经接待了50例患儿进行训练,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岁,其中江宁儿童32例,其他分别来自省内的连云港、扬州、泰州和安徽省。

该中心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课程,给予感统训练和ABA+感统组套训练,效果良好。近期,地板时光、小肌肉训练及音乐治疗项目也陆续开展。后期回访中,多名家长表示,经过系统训练,患儿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

年8月,江宁二院成为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同时挂牌成立“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柯晓燕团队工作室”,柯晓燕教授团医院开展门诊、教学、督导等工作,极大地方便了江宁区患者的求治需求,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的诊断和康复水平。

此外,为减轻江宁区自闭症儿童就诊家庭的经济负担,区残联按照国家政策,分别补助0-6岁每年1.4万元,7-12岁每年1.2万元,伴有大病的可以每年享受最高2万元的标准。年江宁区残联共补助4名患儿,费用为2.万元。同时经过区合管办等多方的努力协调,凡诊断明确的自闭症(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只要持有江宁区合作医疗卡,在残联补助的基础上,又可以得到医保20%的报销比例政策。该项举措于年8月1日正式实施,截至年年底医保补助共6人,费用为2.4万元。目前有10例患儿正在申请补助。

实习生董洁本报记者章庆实习生时鑫/摄(多图)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j/9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