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孤独症治疗的新方向

孤独谱系障碍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的持续缺陷以及受限、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和兴趣。仅仅在中国就可能有超过万的孤独症儿童,整个ASD人群可能超过万。现有治疗手段还只能是以改善症状为主的行为训练,如应用行为分析训练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ABA)。如今,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到ASD的功能训练中去,似乎为这个群体找到了新的曙光。

大家对于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可能不再陌生了。很多人都在大型游乐设备中体验过VR游戏的乐趣,甚至在家里也能拥有一套头戴式VR眼镜了。

虚拟现实技术能给人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而科学家们已经在尝试使用这种技术帮助ASD患者进行一系列功能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功能,让自身更适应现实环境。事实上在20年以前,科学家就已经预感到这一技术手段能够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大展身手。年代,VR技术首先用于一些特定的恐惧症治疗当中,获得了相当有说服力的疗效证据。我们在一些国外的电影电视作品中有时也会看到相关的产品与治疗过程。例如美剧《无耻之徒》中出现过VR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片段。三星GearVR开发了一款用于治疗蜘蛛恐怖症的APP。

三星GearVR应用《Itsy》

VR技术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呈现出一个可控的视听觉体验。配合追踪器所反馈的信息,治疗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在这个虚拟训练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和接受程度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此为每一位ASD患者提供完全个性化的“训练世界”。ASD患者存在感觉过敏的问题,比如车辆的喇叭声、闪烁的灯光,以及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声响。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可以选择性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y/11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