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爸爸的故事
相伴多个日夜,我终于走进了你的世界
文:98
摄:98陶云婷
在人们的印象中,自闭症往往会同绝症划上等号。的确,在医学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代,没有药物,没有手术能够对自闭症进行彻底根治,无数自闭症患儿只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度过一生。
当疾病来敲门,你会选择放弃,还是默默坚守?如果这份坚守的期限是一辈子,你是否还能够坚持下去?
孩子确诊后,
我迎来了人生最灰暗的日子
年12月4日,冯金垚出生在常州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中。父亲冯建军在常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家庭美满,工作顺利,正是一展宏图的时候。没有想到,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孩子2岁时,冯建军发现他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医院给医生诊断后,医生宽慰他,说男孩子开智晚,今后说不定还会更聪明。
但渐渐地,冯金垚的行为开始愈发得古怪。他开始一个人偷跑出去,对家人的劝告打骂也毫无反应;那时的冯建军经常要出差,老是接到儿子跑了找不到的电话,在外面的他,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总是揪心不已。
经同事提醒,冯建军带着孩子奔赴北京看病。医院里,冯金垚被正式确诊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
那天北京刮起了大风,冯建军站在茫茫人海中不知所措。抱在怀里那个最熟悉不过的面孔,竟患上了一辈子都难以治愈的疾病。
回到常州后,冯建军选择逃避现实。更换手机号码也不愿意见人,在单位不敢透露半点小孩的情况。以退缩来维护脸面和自尊的他,迎来了人生中那段最灰暗的日子。
自闭症,原来真的很可怕
冯金垚开始频繁走失。一个大夏天的下午,孩子逃了出去,冯建军想遍了他所有可能去的地方,均徒劳无功。最终,在凌晨2点的城市另一头发现了他的踪迹。
自闭症患儿往往会伴随着暴力倾向。小小的冯金垚从来不哭,但被教训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发了疯似的反抗,扑咬,撕扯。那种反抗和不顾一切,让冯建军现在想来还是恐惧不安。
因为自闭症,冯金垚的上学也成了问题:公立幼儿园拒收,就在私立幼儿园勉强度过,读户口所在的小学,也因为自闭症而被拒绝。
冯金垚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差。小学老师需要面试,他一句话都没有回应,无奈下面见校长,校长开始只是为难,小孩上去就咬了校长一口,气得校长说:他都这样了,说什么都不能来我们学校读书。
读书不成,就连校外的兴趣班也不要他。冯建军带着孩子参加跆拳道兴趣班,才上了一节就被教练当面骂了出去:“你的孩子是智障,明知道有问题,怎么还能送到我们这里学这个?”冯建军当时羞愧难当,形容自己当时“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
自闭症能够用手术进行治疗吗?和其他自闭症家长一样,冯建军也试着寻找特殊机构和治疗偏方。通过搜索引擎的查找,他花了4万多元让孩医院做了脑神经细胞修复术,结果钱花下去,病症却未见起色。
“住在南京的一个多星期里,傻傻地幻想着孩子由此就变聪明了,但结果又一次让人沉默。”冯建军在博客里记录下当时被骗的感受。
冯金垚的智商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他不会数学、不会拼音,冯建军用了15年时间,只让他学会了两千多个汉字。去超市里买东西时,父母只能给他十块钱以下的钞票,或让他买固定价格的东西。
冯金垚的兴趣也总是天马行空:一会迷上了打的,一会迷上了火星。一天半夜,冯金垚在家中翻墙倒柜的找门钥匙和身份证,就是为了出门打的坐火车。那段日子里,冯建军总是睡不好觉,生怕孩子会一个人逃出去。
智商问题和古怪兴趣没有让冯建军气馁,他知道儿子现在需要的是他。
你正在慢慢的变好...
一边是自己的事业,一边是患上自闭症的孩子。冯建军该如何抉择?
有钱才能够治病。父母工作,孩子交给老一辈,是大部分自闭症家庭的选择。
冯建军却选了截然相反的一条路:放弃体面工作,拒绝高薪聘用,承担起培养冯金垚的责任。
孩子的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写字,第一次骑自行车,冯建军都亲自见证着。他还仔细地保存着冯金垚成长的每个物件:学写字时墙上的涂鸦,和孩子一起绘画的风筝…
冯金垚上学的时候要背课文,冯建军就和他一起背,一起盖章。孩子参加活动,他即使再忙也会空时间出来陪伴。
自闭症的孩子往往会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冯建军如试金石般,不断发掘冯金垚的兴趣爱好。终于,他迎来了曙光。
10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建军带着孩子开始学起了国学,第一次上课,冯金垚就独自在那里呆了半天,更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群无私奉献的义工老师。
小孩的无序和野蛮,在义工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消融。冯金垚开始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他甚至独自参加了夏令营和冬令营,更让人欣喜的是,他开始对家人有了依恋和思念。
“小孩第一次参加时,我们在家里还真有点想他,第二次回来时,小孩居然和我说,他在那也想我们了,想到要哭了。”之前摔倒假装受伤,冯金垚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今,他也有了和正常人一样的情感。
冯金垚正在越变越好。他陆陆续续的学会了萨克斯,口风琴,太极等兴趣爱好。母亲还教他学会了制作麻糕。
在家中,冯金垚用萨克斯和口风琴表演了一段《小城故事》和《女儿情》。一曲终了,冯金垚脸上堆满了笑脸,咯咯笑着,像冬日的太阳般温暖着整个家庭。
当我老去,你该何去何从?
岁月催人老,冯建军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十五年如一日的辛劳,他的头上早已长满了许多白发。
冯金垚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当父母老去,靠他自己该如何生存?这是冯建军正在担心的问题。这两年,冯建军和妻子一起开了家了点心店,贩售麻糕、小笼包等食品,既是谋生,也是让冯金垚未来能够有所依靠。
学会了萨克斯之后,冯建军还带着孩子参加了许许多多的慈善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他人遗忘。
冯建军还为冯金垚想了很多:“我原本想找一个残疾人和他搭伙做伴,互相有个依靠。”“今后哪怕我们走了,参与了这么多慈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会记得他的,不会忘了这个人。”
这两年孩子一下蹿高,长的比他还要高大,冯建军看着总是乐呵呵的。一切仿佛都在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写给孩子每一封信的最后一句:祝愿你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从出生到长大,冯建军用近百篇帖子和信记录着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或许连冯建军自己都没想到,药物和手术都没能治好的冯金垚,如今却亲自用爱挽救了他。
冯金垚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深爱着他的父亲,因为有冯建军的照顾,他开始接触社会,开始知礼懂法,他还有了平凡人一样的情感和羁绊。
相伴多个日夜,
我终于走进了你的世界。
此篇文章是用户名为fenyman_98于年12月30日在化龙巷上发布的帖子,获得+阅读量和+评论,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贴界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y/1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