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担心的是孩子发脾气,有攻击、破坏等不友善行为。”
“孩子的主要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听指挥。”
“我的孩子上课根本坐不住,到处乱跑,才上一个月课,老师就说带孩子回家吧。”
“我的孩子很友善,但交往方式不对,看到喜欢的人就直接去抱,去摸.”
......
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社交障碍在作怪。
像是自闭症孩子存在的多动行为。单纯多动症或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可以药物治疗,但患有自闭症孩子的多动、坐不住,有深层的社交障碍元素存在。
就好比,一个多动症孩子在课堂上,老师一转过去写黑板,橡皮弄一下,笔盒弄一下,但是只要老师一转过身,他立马安静坐直。普通多动症的孩子他会躲着老师做坏事、做小动作。
但自闭症的孩子是老师背对着写黑板的时候他动,老师面对着他,他也动。甚至会走上去,在黑板上画一个圈,老师说下去,他就下去,如果上课内容他不感兴趣,他就走出去了。这样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吃点药或许能起一点作用,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自闭症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攻击、抱别人?
可能是语言障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懂得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自闭症孩子也读不懂人的表情,即使对方已经很凶了,看着他说“你不要碰我”,他还是会继续友好地抱别人,不懂得区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还有的自闭症孩子语言很好,智力也没问题,但当他被人整蛊“你去摸那个女孩子的屁股”,他就会顺从的去摸,他听得懂指令的意思,也会去执行,但他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非常严重的,会遭受惩罚。分解来看,这只是一个个行为,但根源都是他们不懂社交,不懂遵守人际交往的准则。即使这些问题有当场解决的方法,但若想彻底根治,必须改善社交。
因此自闭症干预方向——必须将社交作为训练的核心
的面对自闭程度不同发孩子我们该如何设定干预目标?
首先我们要去区别症状的轻重程度。
●重度自闭症就是无交往,完全不理会。
对于重度自闭的孩子,我们叫他、威胁他、吼他,他都会像没听到一样毫无反应,只有偶尔有需求才会拉着我们的手。但只要我们满足了他的需求,又会变会封闭自我的样子。
●中度自闭症就是被动交往。
孩子不会主动交往,但如果非要跟他互动,比如多喊TA几次,拍TA一下,TA还是会理我们。
●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可以主动交往,但方式不恰当。
普通人跟轻度自闭症孩子交往几个回合,就会发现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聊起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便滔滔不绝,不分场合人物,但对不感兴趣的话题,直接不理;有的孩子还喜欢重复问相同的问题。
当然,我们评判程度时,还有其他的一些参照,比如,这个孩子虽然会交往,但攻击行为很多,我们也会说他的程度比较重。
程度不同的孩子,干预目标自然也要有所差别,怎么来设定干预目标?
不妨给他们搭建一个社交阶梯。
什么是社交阶梯?
如果是重度的、无交往的孩子,我们希望他可以被动交往;如果是中度的、被动交往的孩子,我们希望他出现主动交往,不恰当也没关系;如果是轻度的,我们希望他开始往正常交往方向发展。这就叫社交阶梯。
当然,所谓正常的交往,并不意味着这些孩子一定要达到能言善辩八面玲珑的境界。我们只希望TA会主动交往后,能够应付得了小学、中学、大学,应付得了TA的工作就足矣,即使还有一些奇怪行为也不要紧。
多样性才会有多彩的世界。
先练什么,再练什么?
对于两三岁初诊的自闭症孩子,家长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学会:看、指、应、说。
孩子在1岁左右,需要能够看、能够指、能够应、能够说、会点头、会参照……这对一个1岁到1岁半的正常发育儿童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很多自闭症孩子在这个年龄,甚至年龄更大的时候,依然没有达到这种能力。当TA学会了看、指、应、说,下一步就是要训练孩子被动的交往、主动的交往、高质量的交往,这也是自闭症从重度到中度再到轻度乃至走向正常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最初级教起:你叫孩子,他能够给看你一眼;你问他“爸爸在哪”,他能够用手指一下;你问他“要不要吃糖”,他要可以点个头。这些能力都需要训练出来。
等孩子到了2岁、3岁、4岁甚至更大,社交能力也要不断进阶随着他们进入幼儿园,他们要懂得合作、竞争、对抗、分享、轮流……因此孩子在“看、指、应、说”方面有了好转后,他的社交训练也有了新的方向——玩一些单独的社交游戏。
单独的社交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才能玩的活动。家长要为孩子刻意设计这类活动,需要包含合作、竞争、对抗、分享、轮流,规则、主题对话等内容。具体活动形式可以是石头剪刀布、下棋、两人三足、两人骑自行车、拔河、投篮等。举一个投篮游戏的例子。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因为不懂轮流,被投诉。家长在家可以设计一个投篮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人往筐里扔东西,一个人丢一分钟,时间一到就换人,看谁丢得多。丢得最多,第一名,发一个奖状。
孩子在这样的游戏中,可以懂得原来有轮流,原来丢得多、丢得好、丢得准,会得到奖赏。
家长大量地和孩子玩这些游戏,可以练出在交往中需要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对抗、轮流、分享和对话的意识。同时也会形成荣辱观,投篮投得最多,赢了,很开心、光荣;输掉了,很丢人、不开心,初步形成驱荣避辱的能力。当一个孩子真正走向社会,他应该知好歹、知安危、知亲疏、知荣辱……我们认为,知荣辱是自闭症训练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活这个世上,基本上是趋荣避辱的一生。
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有的家长在孩子程度变轻后,马上就把自闭症孩子的社交障碍忘了,开始跟着学校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y/1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