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以来,自闭症在中国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经超过了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余万。一般说来,很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后第一反应就是找康复机构寻求帮助,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家长并没有看到孩子明显的进步。是什么让自闭症从罕见到流行?
读而思
duersi
因为学医的关系,周围朋友有遇到特殊的状况会向我倾诉和求助协助判断要不要去看医生,所以我亲身经历了三个自闭症儿童从发现到确诊,到进行一系列的治疗。
刚开始,我也是对“这是基因的问题,先天性脑部发育障碍”深信不疑,毕竟在我们学医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病的详细介绍,我也只能通过翻阅资料和医生口述得到一些碎片知识。当无助的父母哭泣悲伤时,询问和养育方法有无关联时,作为朋友我都肯定的说:“没有的,这是先天的,不关你们带孩子方法的问题。”这其实也是最能让父母接受的答案。因为这等于家长没有过失,而把一切责任推向了“不可控”。
后来是家长们自己去广泛的阅读资料去观察孩子去反省自己,再和我交流时,我也觉得似乎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了。
几个家长共同反映了相同的问题,孩子从婴儿期到3岁前与抚养人的抚养方式确实有关系。比如其中一个孩子父母都是高智商,有钱有权,孩子也被当作掌上明珠由姥姥和姥爷百般呵护。为了孩子更好吸收营养,两岁都还在吃流食,到了四岁我见到他时,吃米饭都是姥姥用手捏成团状放入口中,自己基本没有握筷子勺子的机会。而追溯到孩子婴儿期幼儿期,平时的抚养方式都是父母上班,姥姥负责做饭喂饭,姥爷抱着看电视。而这个孩子的表哥也是这样的方式带大的,也是三岁前不会讲话,但是进入幼儿园就慢慢开口说话,后来一切正常。于是这个孩子也被认为与表哥一样是“贵人语迟”。直到进入幼儿园后这个现象没有得到改善才开始重视。
其它两个孩子也都类似,虽然可能抚养对象可能是妈妈,但是妈妈产后抑郁,虽然带孩子却不开心不快乐,每天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并不比老人多,不喜欢社交,更不喜欢带孩子出去社交,也是家长后来自我反省觉得有问题的地方。
这些家长非常难能可贵,没有把责任全部推到“基因,先天”,而是愿意从自身找问题。
这也让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以求证自闭症大爆发到底和养育方式有无关联。
最终,我得到了我认为最客观的说法:
“基因举起了枪,环境扣动了扳机”。
《美国精神病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自闭症可能是多种基因异常造成的综合结果,同时可能还与未知环境因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
也就是说:后期的养育氛围、环境、方式,确实与触发自闭症有关。
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确实基因问题更加严重,后期即便有良好的环境和陪伴也会发病。但是大多数孩子即便基因有问题如果后期环境和养育方式妥当,还是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的。
大规模的发病,比白血病儿童都超出3倍,是糖尿病艾滋病和癌症的总和的数据,绝对是基因与后期养育氛围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文初提到的老人同样的带孩子方法,表哥只是造成语言发育晚,而对表弟就造成了自闭症。
过多的父母忙于生计,而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保姆、育儿嫂、早教托儿班,或者父母本身对育儿知识的了解不足,认为孩子三岁前只知道吃喝拉撒睡,自己管不管没关系,确实是令自闭症大爆发的原因之一。也有很多新手父母是因为曲解,而对孩子进行刻板的“哭声免疫”“睡眠训练”“定时定量喂养”,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从而带孩子走入误区。
其中有一个妈妈在孩子被确诊时,医生表示可以为她开证明让她生二胎,但是她放弃了,带着孩子回家后痛定思痛,辞去原本繁忙的工作,换了一个能照顾孩子的工作,尽最大努力陪伴孩子,带孩子融入社会,现在八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已经读初中,虽然与普通孩子还是略有差异,但是已经没有人用“自闭症”来看待这个孩子了。
以目前的医疗科技水平,如果一旦被确诊自闭症无法根治,也没有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医疗机构兜售各类身披高大上外衣的神奇疗法,制造连环骗局,利用家长的急迫心情,大发“灾难财”。令很多家庭因为自闭症孩子而“倾家荡产”却毫无收获都比比皆是。只有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把曾经省略的亲子时光,数倍补起来,才是家庭唯一能做的。
从今天起,更多的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白殿疯是怎样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y/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