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5岁干预最佳
下一页
一个两岁多的男孩,被诊断患有孤独症他一直只会重复简单的词语,还时常发出怪声在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康复训练后,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会和老师说再见了
例如,为了让孤独症的孩子学会注视别人的眼睛,家长可以分“三步走”先告诉他“宝宝,看妈妈的眼睛”,并将一块糖放在两眼之间,吸引他注意,等到他抬头的时候,就把糖给他作为奖励;完成这一步后,将糖放进口袋里,同样等孩子抬头之后,掏出糖给他;渐渐地,家长会发现,即使不给糖,孩子也已经会在你呼唤他名字的时候有反应
在复旦大学某医院,这样的例子时常发生2006年底,该院儿保康复科开设了儿童发育行为专科门诊,专为孤独症的患儿开展短期康复训练,并为家长进行理论培训医生们想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更多的家长,千万别以为孤独症的孩子只能永远紧锁心门及时为他提供长期高效训练,这些“天使的孩子”沟通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主任看来,孩子康复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能没有信心,持之以恒最重要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孩子建立生活规则,有时家长还得“狠狠心”孩子不愿按照家长指令做事,更有一些孩子有攻击倾向,必须与人隔离这时,任凭他们哭闹,家长也要坚持原则孤独症孩子观察能力出众,家长可以将用餐、洗漱、游戏等各个生活场景拍成照片,引导孩子行动研究发现,这些照片往往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建立他们的“程序日程表”
耐心“狠心”帮助康复
帮孩子打开“孤独”的心门
复旦大学某医院儿保康复科主任坦言,不少家长初来就诊时,对孩子的好转并无信心
孩子过了两岁、三岁,一直不会说话,有些老人认为这是“贵人语迟”,没什么要紧主任告诉记者,2至5岁是孤独症患儿的早期干预最佳时期,但遗憾的是,一些错误的育儿观点往往耽搁了孩子的病情她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请尽快带孩子就诊:
2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by/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