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5、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的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是家长学习训练的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ABA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的含义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的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的奖励与惩罚。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的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和“强化”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 可以看出,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经典的教学方法是给孩子提供(看或讲)很多的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我们的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我们的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他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是很重要的。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地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孩子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以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强化的作用。教孩子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你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孩子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孩子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反复练习是ABA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有些从事训练的老师或家长往往容易出现如下“错误”,就是在孩子对指令只做出一次反应或回答以后,就换做另一个题目了。他们给孩子提示,使孩子“正确”地作出了反应,并没有给孩子机会反复练习,以致达到能够无须提示也可以正确操作的机会。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应该说,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孩子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
ABA的应用
目前尝试使用的教育训练方法:
ABA训练法:
孤独症在儿童中是不常见的疾病,那么治疗孤独症的儿童都有哪些方法呢?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ABA)是指将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和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孩子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结构化教学:安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环境,并尽量利用视觉提示,通过个别化学习计划,帮助儿童建立个人工作系统和习惯,培养他们独立的工作能力,以便融入社群。听觉统合训练:通过让孩子聆听特殊仪器调配和过滤的音乐来矫正孩子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改善孩子情绪、行为,并促使孩子的言语等发育的一种形式。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的训练器材,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运动中将视觉、听觉、触觉、前庭感觉等等基本感觉系统所接收的刺激信息加以合理整理分析,并作出合适的反应,进而改善由于脑功能障碍引致感觉失调,促使孩子按照内在需求对环境刺激作出自然反应,借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参与活动的兴趣。
家庭训练一、养成一日生活常规:早上―――起床、穿衣叠被、刷牙洗脸、吃早餐中午―――洗手、吃饭、睡午觉晚上―――吃饭、洗澡、刷牙、睡觉。
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一)穿脱衣物训练
方法:工序分解法(顺序法、倒序法)
例:穿鞋第一步:帮其穿上鞋,让孩子扣上或把鞋带系上;
第二步:让孩子把穿到脚跟的鞋穿上;
第三步:让孩子把脚尖已伸进鞋里的鞋穿上;
第四步:帮其穿上一只鞋,让孩子穿另一只;
第五步:把鞋放在孩子面前,让他自己穿上。
注意点1、衣服、裤子有的前后之分;鞋袜有左右之分
2、适当的提示与帮助。
3、给予及时的强化。
(二)饮食自理训练
1、训练饮食技能:勺子、筷子、咀嚼、吞咽……
2、改善进食习惯:限制零食、防止乱跑、进食速度慢……
3、纠正偏食习惯:控制零食、尝试新的食品、烹调
4、养成进食礼仪:洗手、不抓别人碗里的饭菜
(三)大小便习惯训练
1、掌握大小便程序。
2、教育孩子把排便意思表达出来。
3、纠正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4、纠正小便次数及大便无规律。
(四)训练洗手、洗脸
1、方法:工序分解法、图片提示法
2、注意点:
(1)动作正确时,要及时予以强化。
(2)适当提示,并逐渐减少提示,直到他掌握整个行为为止。
(3)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安全教育
1、妥善处理,安排有关设备:电器、尖角用具、细小的物件、药品摆放
2、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四、融入社会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入社会
五、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一)一致性(二)注重生活情境(三)合理强化(四)反复练习
(五)加强心理建设(六)处理不当行为(七)与学校配合家长心理调适1、正确认识孩子及其问题2、调整并释放心理压力
共同的目标1、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及家庭生活的问题。
2、发展语言能力,矫正其语言缺陷
3、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
4、改善并消除缺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培养和训练其就业能力,使其尽可能掌握劳动技能。
推荐阅读★自闭症康复训练之理解性语言培养
★小游戏大感统,那些年我们一起玩的感统游戏
★自闭症康复训练之精细动作模仿
★自闭症康复训练之运用ABA训练儿童认知
★免费领|自闭症资料合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