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ldquo专家rdquo说我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9.html

今天这篇文,是鹿sama的一位朋友和我的对话。朋友对我说,她觉得这番聊天对她帮助很大,并且认为有必要发出来帮助有同样困扰的朋友们避雷避坑,掌握一些基础常识,可以避免被一些“大忽悠”贩卖焦虑甚至欺骗。

某日,我正在奋笔疾书写paper呢,突然鹿sama的朋友火急火燎地找到我。

朋友:“叨叨昕,不好意思打搅你,但我真的快急死了。我们孩子现在三岁,最近上的早教中心的老师特意找到我,让我重视一下孩子的情况。因为她们请来的专家最近来班上看了一下,发现我家孩子有明显的强迫行为、刻板行为,而且语言刻板重复,与人交流时眼神回避,而且存在较强的自我中心,这说明孩子有自闭倾向。”

我的第一反应:“自我中心是三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挺正常啊。”

但是听到她说孩子有“强迫行为”、“刻板行为”、“语言重复”和“眼神回避”,我心里还是警觉起来。

孩子的这些表现,

是强迫、刻板行为吗?

我问她:“请问孩子强迫、刻板的具体症状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她说:“我家孩子最近一直这样,用完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小汽车、玩具一定要按照他心中的顺序摆放好;而且老师在说他在教室里,一定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动一下他都不开心,吃饭也一定要坐在自己固定的餐桌上吃。”

我说:“这更像是秩序敏感啊,三岁儿童正是进入秩序敏感期的时候,不能就此单一症状下结论。”

秩序敏感期是指儿童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一般发生在儿童2-4岁期间。在这一时期,儿童对事物的秩序感非常敏感,比如物体摆放的空间、生活起居的空间习惯和时间顺序,都有着非常强烈的秩序需求,如果打乱了秩序则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大哭大闹。

她说:“可是那个专家说,这些都是典型的强迫、刻板行为。我了解过相关知识,知道强迫、刻板、重复这几个词儿放在一起不是什么好事儿,心里怕得很。”

我说:“强迫、刻板、重复行为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但是你家孩子的这些表现不像是强迫、刻板行为。而且,单一的强迫、刻板症状,也不能诊断就是自闭症。”

刻板行为,是指一个人无目的地、无意识地、以不变的固定频率(且一般是较高频率),反复重复无意义动作的行为,比如持续不断拍打自己头部、不停发出怪叫等;而且有些刻板行为往往伴随着注意力的狭窄,比如长时间地、不停地来回按电灯开关,别人难以将他的注意力从开关上转移。

强迫行为,是一个人有意识地、故意地重复一些别人看来无意义、但是他自己看来很有意义的动作的行为。比如超出正常范围的反复洗手、不断检查门窗开关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自闭症谱系的障碍中还存在一种“仪式化行为”,就是指以绝对相同的方式重复生活起居中的活动,比如,衣食住行、如厕习惯都坚持相同的流程、时间和位置,拒绝任何变化(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吃饭有固定的食谱,座位有固定的位置,连一个屁股印儿都不能错)。

这个行为和幼儿秩序敏感期中的一些行为有相似的地方,要鉴别诊断的话,需要结合临床上的其他症状来综合判断,不能依靠单一的症状去诊断。

一点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秩序敏感期的这种固定化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自闭症中的仪式化行为则不会消失,需要家长持续观察。

孩子的这些表现

是语言重复、眼神回避吗?

接着,朋友继续说:“那专家还说了,我家孩子语言重复,眼神回避。这个能证明孩子有自闭症吗?”

我说:“说说他语言重复的具体症状是什么?”

她说:“比如外面下雨了,孩子就会重复说‘妈妈你看,下雨了下雨了’,如果我不回应他,他就会继续拽着我说‘下雨了’,如果我给了他反馈‘是啊下雨了’,他就会停下来,不再说了。”

我说:“这个听上去不像是语言重复,更像是期待得到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1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