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动作指令也是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即老师或者家长说出指令,让自闭症儿童听指令做出相关动作。
选择躯体运动中枢具备的动作
如:孩子已经会走路,那么就教孩子“踢球”,孩子只要在往前走的时候就可以把球踢走,这对孩子来说很简单,并且成功的几率很大,并且能够很容易的得到强化。如果选择孩子的躯体运动中枢还不具备的肢体动作,来训练孩子的指令,那么要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并且孩子还会很反感。首先,孩子需要通过重复的训练学会控制自己的肢体,知道这个动作怎样才能够通过神经控制来完成。其次,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成功的几率很小,总是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并得到强化,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不愿做这个项目。
指令与多种辅助相结合
只有多种感官参与的指令才能够使记忆保持的更持久,更容易掌握。如:教孩子“洗手”。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水盆直接的放到孩子的眼前,当发完指令的时候,就让孩子的手放到水盆里面,辅助孩子来完成。在学习这个项目时的辅助有:视觉的辅助(孩子看到水盆)和触觉的辅助(孩子在洗手的时候水对触觉的刺激)。
声音刺激一定要清晰一致
只有声音刺激清晰了,孩子的听觉中枢才能够更容易辨析对声音刺激进行编码,并很容易的记住这个固定的声音刺激。指令用语只有前后一致了,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把固定的声音刺激与固定的肢体动作建立神经连接。
不断重复
当孩子在学习指令的时候,要不断的重复,才能够使听觉中枢与躯体运动中枢的神经建立起新的神经的连接。当孩子已经学会这个指令的时候,还要不断的重复加强。新的神经只有在不停的应用中才能够得到加强,建立起牢固的连接,其实就是“用进废退”。如:孩子刚学会指令“拍手”,就又教孩子学习别的新的指令,那么由于孩子这个神经连接没有得到接续加强,停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被消弱,甚至完全的中断。
及时撤出辅助
如果辅助撤出的不及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就等辅助到的时候,才去完成动作。
肢体动作、声音刺激要有大的区分
这个原则用在当孩子已经学会一个指令,要学习下一个指令的时候。而且在学习指令初期最为适用,首先,这个动作要与孩子刚刚学会的指令,用到的肢体部位用很大的区分。如:孩子刚刚学会上肢的指令“拍手”,那么下个教孩子下肢的指令“踢球”。如果接下来教孩子“拍腿”,因为这个指令和上个指令都有拍的动作,孩子就容易与上一个指令的动作混淆。
其次,上一个指令的声音与要学习的指令的声音刺激要很容易区分出来,最好不要出现同一个音节或者接近的音节。如:上一个是“拍手”,这次学习的是“踢球”,这两个声音刺激的差别就很大,孩子的听觉系统很容易就辨析出来。
最后,如果两个指令之间的声音刺激的差别不大,用到的肢体部位的差别又不大,那么孩子的神经连接在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更容易混乱。如:“拍手”与“拍肩膀”。有共同的音“pai”,并且都用到了“双手”。
及时泛化
首先,不同的人发同样的指令,孩子也能够独立完成。
其次,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同样的指令,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如:孩子在学校能够做“起立”,在家也能做到。
最后,指令用语的泛化。如:“拍手”,泛化到“李某某拍拍手”。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在生活中应用,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在不同的真实情景中,用不同的言语来泛化孩子已经掌握的指令。
在训练自闭症孩子听从指令时,要和孩子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多进行感情沟通,建立感情,抓住训练契机,及时给孩子发指令,同时也不要轻易发指令,而发出的指令一定要兑现,达到你的目标,否则你的指令会打折扣。发出的指令语言要准确、扼要,目标要明确,并观察孩子的反应,给予必要的辅助和及时的强化,增强孩子对指令的依从性和参与能力。
星诺儿童之家是一家以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及融合教育为主,集语言开发、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潜能开发于一体的专业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专注于为2-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社交缺陷、智力发育迟滞、语言发展迟缓等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本中心教师均为立志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特教专业毕业生,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功的个案经历。在星诺进行康复训练之后,众多学生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普通小学就读,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为此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星诺课程体系
·一对一言语开发
·一对一个训课
·小组语言课
·奥尔夫音乐游戏课
·感觉统合课
·艺术创作课
·精细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