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操作的层面说,家长和教师在玩具和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照顾到自闭症孩子对感觉刺激的要求和一个特定孩子的特别兴趣。例如,教者要让自闭症孩子学习挥手再见的动作,一开始可以准备两根长条形的彩色洋泡泡。教者自己挥舞着一根彩色洋泡泡说再见,让孩子也挥舞着一根彩色洋泡泡说再见。如果孩子对视觉信息有特别要求,由彩色洋泡泡作为中介的挥手再见也许要比来自教者的简单挥手再见动作更能够激发起孩子的模仿行为。
为了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模仿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努力而安排正常发展孩子与自闭症孩子一起做游戏。刚一开始,这种关系最好是一对一的比例。这样,既可以防止孩子太多而使得自闭症孩子感到紧张不适应,又可以避免几个正常发展孩子玩在一起而把自闭症孩子撇在一边的局面。在环境的选择上,相对小一些的房间和以地毯家具为格局的有限空间比较有利于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发展孩子的互相接近和持续交往。
教者可以为正常发展孩子和自闭症孩子准备两套完全一样的玩具。这样,当正常发展孩子在玩这种玩具的时候,自闭症孩子就有了一个自然的机会用相同的方法来玩这种玩具。例如,盖玩具房子的积木、可以用手捏造物体的橡皮泥、画图用的板或者纸等,都可以成双配套。这样,孩子们既可以有各自动手的机会,又可以让自闭症孩子有机会观察模仿正常发展孩的游戏动作与活动结果。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家长或教师准备的玩具,要能够使正常发展孩子和自闭症孩子都有兴趣。这样,两人才能够玩得起来并得到乐趣。
有的玩具因为其功能而自然地成双出现。例如,玩具电话往往就有两个话简。因此,教者可以选择这些玩具来帮助孩子之间的示范和模仿。通过玩具电话,正常发展孩子和自闭症孩子之间既可以进行示范和模仿,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
应该指出,教者可以采用上述方法,通过亲自投入到与自闭症孩子的互动中来训练他们的模仿能力。有文献表明,通过教者和自闭症孩子模仿对方的动作和语言等自然训练方法,自闭症孩子可以逐渐地发展起对他人的注意以及对他人动作语言的模仿能力。例如在Ingersoll和Schrt、ibman(2006)的实验中,研究者用自然行为方法训练五位年龄为两岁半到四岁的自闭症孩子学习模仿等能力。在训练的第一阶段,研究者使用的是有条件模仿和语言描绘的方法。具体说来,当自闭症孩子在用玩具活动与说话时,研究者模仿这些孩子的动作与声音,以便得到孩子们的注意。与此同时,研究者用自己的话描述大人和孩子的所有动作,以便为孩子提供语言的示范。在训练的第二个阶段,研究者为自己和自闭症孩子准备了两耷完全一样的玩具。研究者在模仿这些孩子的动作与声音的同时,也穿插着要求孩子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而且,自闭症孩子在玩一种玩具的时候,研究者在一边用同样的玩具示范恰当的动作和语言。最后,如果自闭症孩子自然地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的话,研究者对此予以各种象征性的和实质性的奖励,如让他们接触新的玩具等等。通过十个星期的训练,这五位自闭症孩子在模汸能力、语言水平和游戏能力等方面的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
由此也可以看到,模仿和游戏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讨论了关于模仿能力的各种干预方法后,下面我们将要进入到有关游戏能力训练方法的讨论之中。
西安蓝精灵言语康复中心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