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的普遍性发展障碍,常伴随着智力障碍、癫痫、多动、退缩以及情绪障碍。
自闭症孩子特征
是在多种基本心理功能的发展上发生障碍,例如人际关系、注意力、感知觉、现实感、动作、语言等方面。自闭症一般成因是脑伤引起,从幼儿时期就表现出不理睬人,目光不能对视,对人缺乏反应,不怕危险,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密关系,模仿能力差,很多孩子不会说话或者答非所问,语言理解表达困难。
自闭症孩子行为与能力特征
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孩子经常独来独往,活在自己的世界,和其他人甚至父母都缺乏情感的交流。对自己的习惯相当坚持,若将固定下来的事物更换,则会感到不舒服。
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语言发展几乎都有问题,包括刚开始不会说话,后来的语法错误、发展迟缓、单纯重复、不了解语言的意义。
重复刻板行为。表现出刻板的行为刻板的动作,如喜欢玩弄开关,来回奔走,特别依恋某种东西,往往某段时间有几种刻板的行为,并一成不变。
智力异常。70%自闭症孩子智力落后,但可以在某些方面显现较强能力,多数孩子记忆力较好,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如数字、年代等。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包括对于某些声音的特别恐惧或喜好,有些表现对某些视觉图像的恐惧,很多孩子不喜欢被拥抱,痛觉迟钝也常常可以看到。
其他。多动与注意力分散也是大多数自闭症孩子的表现,常常别误诊为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孩子中也是可以看到的。
自闭症孩子可能的症状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
漫无目的的动个不停或者活动过少
容易踮脚走路,而且常跌倒及碰伤
目光飘忽不定
抄写功课时,容易将字写相反或超出格子
读书时,容易跳行漏字
不喜欢别人触碰或抚摸,或者过分喜欢触碰某类东西。
精细动作协调性差
不喜欢被举高及旋转,或者也喜欢不知道害怕。
对于跳绳、踢毽子、踢球、传接球等活动操作有困难。
自闭症的成因
自闭症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造成,其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由脑部的不同地方的伤害造成。
遗传因素。
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新陈代谢疾病。
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的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会增加自闭症的机会。
由于自闭症的个体差别极大,加上致病的原因始终不明,因此目前尚未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只有借助感觉统合训练,认知教学,语言沟通训练等教育来减轻问题程度,还包括音乐治疗,艺术治疗,动物治疗,沙土治疗等。
由于自闭症孩子不像普通孩子那样会主动的,潜移默化的自己学会很多生活常识,因此我们在自闭症孩子的终身教育中常听到这个一个词“干预”,所谓“干预”的意思是全面介入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闭症孩子教育原则
首先,认识并勇敢的接受事实,不必怀有内疚或者罪恶感,尊重孩子,不以孩子为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以坦然心情带孩子走入人群和公共场合。
正确了解教育知识和方法。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做。
适当的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学会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发泄在孩子身上。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方法
首先,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作好记录,分析原因,及时调整。
把握时机,积极处理。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孩子实际的方法做积极的处理,切忌消极应付。
合理要求,逐步提高。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能力等因素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训练,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孩子发展水平提出要求。
治疗的主要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
感统训练是根据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求的训练游戏,儿童一般容易接受。感统训练之初对孩子的情绪行为的改善有急速的、显著的效果。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他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改善行为能力。
感觉统合是人类对于自己身体跟周围环境接触时,产生的一些感觉透过感觉系统(视、听、嗅、味、触等)传送到脑部做进一步分析判断,所以人会有所领悟、学习,或是在运动系统中做出反应,这正好能帮助自闭症孩子行为的社会化。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自闭症孩子感觉异常的问题所需要接受的治疗,其依照自闭症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设计出来有计划的适合孩子的活动。如利用悬吊、秋天、旋转及滑板等器材,让自闭症孩子在多种有变化的活动中,得到丰富且适当的感觉刺激,以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正常化。通常接受感统训练治疗的孩子会慢慢适应新环境,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缓解自闭倾向,但整个治疗过程是很困难的,怎么样激发孩子的自主运动是指导的重点。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真棒”等语言进行鼓励,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原因而给孩子带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其快乐,进一步有效的缓解孩子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
运用感觉统合训练需要的教具,是以能够使儿童得到适宜的刺激感觉为宜。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的办法。其中好多对处理自闭症的情绪行为有积极地作用。
正面练习
当自闭症孩子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时,要求其立即将双手放在头上,从头开始、到肩、到腰、再到腿,每个部位停留15-30秒。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或数数能力,指导他叫他数数(从1到30数)来计算时间,同时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如此反复,直至情绪稳定为止。
忽略与增强
当孩子发生扯头发,咬手,在地上打滚等问题时,如果家长急于抱起或哄他,他可能会更加厉害。因此,在没有影响到孩子生命财产安全时,可以不予理睬,最好在其情绪好转前不去正眼看他,他的脾气反而停止发作,待到正常情绪时,再予以及时增强,从而以增强良好的行为来减少该行为的发生。家长在孩子情绪良好时,充分的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予间歇性强化,以增强其良好情绪出现与保持。
厌恶制约
对于有自伤严重或攻击他人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适时采取厌恶制约,即把自伤和攻击他人等行为症状与不愉快的体验(语言谴责,物理统制等)结合起来,利用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体验的条件刺激来代替自伤和攻击行为,使他在更深程度上体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自动阻止并消除自伤及攻击行为。
隔离
当孩子发生捣乱,攻击、发脾气等行为时,家长可立即取消他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撤除他正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将他与其他孩子或当时的场境隔开。暂时隔离时间一般遵循一岁一分钟的原则,可根据情况合理加减时间,当孩子出现良好的行为时,立即给他减少或者撤除原有的厌恶刺激或场境,并使之日后再同样的情景下提高该替代性良好行为的出现率。
认知行为治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法的基本着眼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试图通过帮助孩子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加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其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
★请推荐,给更多朋友:点击屏幕右
上角“…”,分享至朋友圈★
兰溪东方爱婴早教中心
爱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