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辽宁超级老

在6月底结束的年全国特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来自辽宁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6名运动员代表辽宁队参赛,孩子们以顽强的拼搏精神,获得1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的佳绩。这些第一次走上特奥会的小运动员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碍并且“一战成名”的?获奖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这6名特奥运动员的“超级老爸”,了解到一个关于勇气、坚持和爱的故事。白衣者为董艺“生来特殊”他们登上国家级领奖台6名特奥运动员站在国家级领奖台上,被鲜花、掌声、聚光灯团团围住,教练董艺比谁都高兴。“这6个孩子都来自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他们中有唐氏综合症患儿,也有自闭症患儿和后天原因造成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曾是手握球拍都需要教练手把手纠正的‘星宝’和‘糖宝’,从‘生来特殊’的孩子,到站上国家级领奖台的‘体育骄子’,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董艺说,来路实属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他和孩子们相信拼搏的力量,相信奇迹会发生。也正因为心中有信仰,在逐梦的赛场上,这6名孩子才能闪闪发光,全国特奥赛场上斩获了1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的佳绩。零的开始教练和队员每天全力以赴年3月,董艺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队并兼任公益教练员。“特奥乒乓球运动是帮助智力残障的少年儿童逐步康复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其身体状况,让他们有更独立的生活能力,打开生活的一扇窗。”谈到对这些“折翼天使”的运动训练,董艺颇有感慨,因为在刚组队时,担任学校体育教师的他对乒乓球并非专业,孩子们更是从未接触过。“我当时选了4个孩子,通过颠球看球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董艺回忆说,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让孩子们通过比赛得到锻炼,在运动中享受快乐。目前,球队年龄最小队员只有11岁,最大的19岁,平日每周训练4天。“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乒乓球项目,我和孩子们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也是因为零基础,让我们这一路更加全力以赴。”一个动作天天手把手教授上万次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17岁的姜勇华在特奥会中获得女子单打C组金牌。董艺说,她练习乒乓球4年了,由于智力残障,她打球前几乎从不与人交流,但对乒乓球却有极大兴趣,甚至每次打球时都会面带微笑,通过打球,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宋子豪,同样有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本身特别调皮,但球感好、有天赋,当董教练把他招进球队后,天天手把手教授,慢慢挖掘他对乒乓球的兴趣。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嘱咐示范成千上万次。从最简单的熟悉球拍、增强球感,到正手、反手,再到脚下侧滑步、交叉步,最后进入实战练习,队员拉球、搓球、削球练习、真人对打……董艺表示,从上球台训练到正式比赛,他们最短的只用了9个月,最后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大家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两种身份他是教练更是“好爸爸”“教练,这么多年带我们真的辛苦了。”“要抱抱教练。”……获奖后,这些朴实真诚的感谢让董艺欣慰又感动。“我带的这群孩子生来特殊,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但他们拼搏努力,并通过特奥会建立了人生目标,实现了自身价值。”董艺表示,自己在特教学校执教24年,在他心中,耐心和真心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爱。平日里,他既担任乒乓球队的教练,也是孩子们的陪练,更是他们的“好爸爸”。据了解,6年来,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常态化开展各项特奥项目训练,在全省、全国特奥会上摘金夺银,总计获得85枚奖牌。获奖小结从陌生到荣耀照亮竞技旅程赛后,归校,收获满满,队员们增长了经验,提升了技术,回校后还开心地和同学分享赛事中的趣事。回望来时路,队员们用六个字总结了特奥之旅:圆满,期待再战。6年光阴,书写85枚奖牌的传奇。他专注于为“折翼天使”做一件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沈阳晚报用一份正能量奖励向董艺致敬,从乒乓球桌的陌生,到领奖台的荣耀,他比父亲更慈爱,又比教练更严格。感谢他教会孩子们,胜利不仅属于赛场,更在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希望每一份努力,都能化作奖牌的光芒,照亮特殊人群的竞技旅程。当董艺得知自己荣获“阿里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金元时,他激动地表示,将利用奖金改善训练环境和设施,带领孩子们向着更高的挑战出发。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吕佳受访者供图编辑李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15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