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自闭症 >> 自闭症饮食 >> HIDATA2016第33期>

HIDATA2016第33期

1工作动态信息

1.1关于印发《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年)》的通知

1.2“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及“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三期启动会在京召开

1.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相关医疗器械政策法规

1.4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年第6期,总第14期)(年第号)

1.5总局发布4个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项目临床试验监督抽查有关情况的公告

1.6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国产体外诊断试剂首次获批

2产品召回信息

2.1BiometOrthopedics对组件式全膝关节系统(商品名:VanguardSSK)进行召回

2.2BiometTrauma对髓内钉手术工具进行召回

2.3ZimmerInc.对全肘关节假体(商品名:Coonrad/Morrey)进行召回

2.4MedtronicInc.对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商品名:EVERA)进行召回

3行业新技术信息

3.1治疗高血压的新靶点

3.2重大突破!揭示出转移性乳腺癌神奇的耐药性机制

3.3纳米机器人给药直达患处副作用将降至最小

3.4ACSAMI: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诊断心脏病发作的传感器

3.5关于人类未来的20个科学疑问

1.工作动态信息

1.1关于印发《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年)》的通知

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巩固和深化“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率先将本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市科委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在前两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年)》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强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总体要求,在巩固和深化前两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前沿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入开展严重影响市民健康的十大疾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慢性肾脏病、脊柱和关节病]科技攻关,促进首都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改善市民健康”理念为指导,针对首都十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不同阶段的科技需求开展研究,为提升北京医学科技创新水平、保障市民健康、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年,形成20项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提升北京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制定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形成40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专业,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市民健康。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医学科技竞争力

追踪国际生命科学前沿,突破一批创新技术和方法。重点开展脑认知与脑医学、个体化诊疗、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纳米医学、生物芯片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二)巩固十大疾病诊疗研究,保障科技惠及民生

继续围绕十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国人循证医学证据;开展规范化诊疗方案及适宜技术研究,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健康保障。

(三)深化首都临床特色医疗研究,加快临床转化应用

推动免疫系统疾病等近年发病率或死亡率增长快、潜在风险较大的重点疾病,罕见病等疑难疾病,以及眼科、口腔、消化系统疾病等首都临床优势学科开展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通过实施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和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提高疑难杂症诊治能力。

(四)加强防控策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开展十大疾病健康促进策略研究、危险因素预测预警及干预控制策略研究;开展基于大规模人群队列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开展医学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预见研究,把握国际医学科技发展趋势,提高疾病防控理论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五)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中西医协同创新

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开展中医药治未病研究,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的优势特色;开展中医药防治常见多发病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诊疗优势。

(六)完善支撑条件,夯实医学研究基础

加强资源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库和样本资源库,推动实现临床研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数据挖掘分析获取循证医学成果;加强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紧密合作和互动,切实推动北京医学研究体系中不同阶段的紧密衔接和转化;加强实验平台建设,改善科研设施设备,促进开放共享,不断夯实医学研究基础。

(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服务城市与社会发展

大力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支持面向基层的卫生适宜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大对成果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发挥首都医学领域创新优势,强化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实现协同推进格局

建立“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市级协调机制。市科委会同市卫生计生委统筹协调,共同组织需求调研、项目征集和组织管理,充分调动多方资源,为首都医学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经费保障,不断增强科技在提高首都居民健康水平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深化军民融合,共同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

(二)推动研究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依托十大病研究基础,充分利用北京临床病例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进一步加强样本资源库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提升临床研究规范化和资源建设数据标准化水平,重点推动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系统整合,探索医学研究数据开放共享的机制,为实现医学研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全链条式布局,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进一步完善生命科学前沿技术、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及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成果推广专项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实现北京医学科技领域科研的全链条式布局,推动重大成果向京津冀等更大范围辐射应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健康保障。进一步加强防治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技术与产业结合,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临床,最大限度惠及人民健康。

(四)注重人才团队培养,带动医学科技突破

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为牵引,注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才。鼓励与海外机构开展交流,支持全球高层次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参与合作研究,营造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医学研究氛围,带动首都医学科研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1.2“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及“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三期启动会在京召开

为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9月9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以下简称“G20工程”)及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三期启动会在京召开。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副主任张继红,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委员郑晋普,北京市经信委委员任世强等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会议。

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系列宣传活动之一,“G20工程”及“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三期启动会的召开,既是对“十二五”时期两项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两项工作“十三五”时期的美好展望。

“G20工程”、“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是北京推动生物医药和医疗卫生科技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分别于年启动,到目前均已完成了前两期的工作,为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医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首都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做出了贡献。会上,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曹巍作了“G20工程及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十二五成效”报告,市经信委委员任世强宣布了G20企业评选结果,市卫生计生委委员郑晋普介绍了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情况。与会相关领导为G20企业代表及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主要核心单位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及授牌。

G20企业代表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梅群和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领衔专家代表、医院院长王辰院士发言。闫傲霜主任指出,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9月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这是北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身使命、肩负责任的认识和深化,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员和部署。近期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明确了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推动健康科技创新的要求,北京医药科技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闫傲霜主任表示,“G20工程”、“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两项工作三期的启动,标志着我们为推动北京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保障首都市民健康提供科技支撑的决心。相信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创新政策改革细则的出台,将会大大激发企业以及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我们也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G20工程三期”、“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三期”也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1.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相关医疗器械政策法规

(1)我国现行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号令)等。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何时颁布实施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经年12月1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年1月4日颁布;年4月1日实施。

(3)《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的部门规章有哪些?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

(4)《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号令)何时颁布的?其意义何在?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经年7月25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于年7月26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颁布,进一步加强了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明确了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了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专门法规是什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发布的目的和意义?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年12月29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法规的空白,将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迈上规范化轨道。

(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包括总则、管理职责、不良事件报告、再评价、控制、附则六部分内容。

1.4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年第6期,总第14期)(年第号)

为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对B型超声诊断设备、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等3个品种批(台)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验。现将抽验结果公告如下:

一、被抽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涉及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2个品种4批(台)。具体为:

(一)B型超声诊断设备1家企业1台产品。重庆博恩富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1台全数字超声诊断仪,输入功率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3家企业3批产品。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座不符合标准规定;江西华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动静脉留置针(防逆流二型),环氧乙烷残留量不符合标准规定;菏泽圣美高分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外径、流速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被抽验项目为标识标签、说明书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涉及3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1个品种3台,具体为:

B型超声诊断设备3家企业3台产品。徐州贝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台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技术说明书不符合标准规定;深圳市凯沃尔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1台B型超声诊断仪、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台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识别、标记和文件不符合标准规定。

三、抽验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涉及7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3个品种批(台)。

四、对上述抽验中发现的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要求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抽验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监〔〕9号),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处理。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召回级别,由企业主动召回并公开召回信息。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企业召回情况进行监督,未组织召回的应责令召回;如发现不符合标准规定医疗器械产品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可采取暂停生产、进口、经营、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尽快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有关处置情况于年9月30日前向社会公布

1.5总局发布4个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项目临床试验监督抽查有关情况的公告

年9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年第一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督抽查有关情况的公告。经检查,厦门市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戊型肝炎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受理号:准15-)、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受理号:准15-)、德国ORGENTECDiagnostikaGmbH的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测定试剂盒(酶免疫法)(受理号:进15-)和韩国BiolandCo.,Ltd.的可吸收止血胶原蛋白海绵(受理号:进15-)4个注册申请项目分别存在临床试验机构不能提供试验相关的原始记录、临床试验中所用的临床样本由申请人自行提供且不能溯源、临床试验报告与现场检查发现的情况不一致等真实性问题。

按照医疗器械注册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上述4个存在真实性问题的注册申请项目不予注册,自不予注册之日起一年内不予再次受理,对涉及的临床试验机构责成相关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调查处理。

1.6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国产体外诊断试剂首次获批

年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和“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三个产品都由扩增试剂、对照试剂和提取试剂组成。

上述三个体外诊断试剂是国产同类产品首次获批,分别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链霉素药物耐药性或乙胺丁醇药物耐药性,可用于临床上结核病的辅助诊断。这些产品上市,有利于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及时诊治,从而更好地控制与治疗结核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2产品召回信息

2.1BiometOrthopedics对组件式全膝关节系统(商品名:VanguardSSK)进行召回

邦美(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报告,该公司代理的组件式全膝关节系统(商品名:VanguardSSK)(注册证编号:国食药监械(进)字第号),发现特定批次的VANGUARD股骨远端垫块存在产品内容物与英文标签不符的可能性。其生产商BiometOrthopedics对该产品进行主动召回,该公司称本次召回产品未在中国销售。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2.2BiometTrauma对髓内钉手术工具进行召回

邦美(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报告,该公司代理的髓内钉手术工具(注册证编号:国食药监械(进)字第号),发现新版的重建软组织管套不能与旧版的重建锚定臂配合使用,所以可能存在旧版和新版的重建软组织管套和重建锚定臂不能配合使用的情况。旧版的重建软组织管套与新的重建锚定臂配合使用时会有太多的间隙,可能使外科医生不能够精确的完成手术,导致手术延时的情况发生。其生产商BiometTrauma对该产品进行主动召回,该公司称本次召回产品未在中国销售。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2.3ZimmerInc.对全肘关节假体(商品名:Coonrad/Morrey)进行召回

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报告,该公司代理的全肘关节假体(商品名:Coonrad/Morrey)(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3464824),发现批号为产品包装中只含有一个肱骨衬套,因而术中需要额外再使用一个该产品包才能完成手术操作,若无备份产品,可能导致手术无法完成。其生产商ZimmerInc.对该产品进行主动召回,该公司称本次召回产品未在中国销售。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2.4MedtronicInc.对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商品名:EVERA)进行召回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报告,该公司代理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商品名:EVERA)(注册证编号:国食药监械(进)字第号),由于在年8月27日至年10月8日生产的一部分特定序列号、型号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商品名:EVERA)的电路元件存在问题,由于电路元件中的低阻通道,这部分受影响的产品可能会经历快速的电池消耗。其生产商MedtronicInc.对该产品进行主动召回。该公司称本次召回产品未在中国销售。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3新技术信息

3.1治疗高血压的新靶点

日前,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ofBristol)和AfferentPharmaceuticals公司的研究人员联合发现了一个治疗高血压的新策略。他们治疗高血压的策略不是靶向心脏或者肾脏中的常见靶点,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位于颈部的颈动脉体(carotidbody)。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子刊《NatureMedicine》上。

高血压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高血压。对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来说,舒张压每上升10毫米汞柱,因心脏病致死的风险就会加倍。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性的严重健康问题,在最近13年里,只有一款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在年问世。而已有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对药物的抗性也成为限制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仍然是临床上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颈动脉体位于颈部的颈动脉分支处。虽然它只有一颗米粒大小,却是人体监测血液中包括氧气等化学成份水平的重要器官。当血液中的氧气水平下降时,颈动脉体会被激活,并且传送信号到大脑提高呼吸速度和血压。在高血压患者和大鼠的高血压模型中,因为颈动脉体的活性而导致的交感神经响应都异常升高。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颈动脉体中的神经细胞过度敏感,接受化学受体传递的信号后过度兴奋造成的。因此,如果能够降低颈动脉体的兴奋度,就有望控制血压水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嘌呤P2X3受体(PurinergicP2X3receptor)在患有高血压的大鼠的颈动脉体中水平是正常大鼠的5倍。嘌呤P2X3受体是以ATP为配体的离子通道,能够调节传入神经的敏感度,而ATP正是介导颈动脉体对缺氧状态反应的神经递质之一。当研究人员给患有高血压的大鼠服用一种特异性的P2X3抑制剂后,他们发现大鼠颈动脉体的兴奋程度降低,交感神经活系统的活性下降,大鼠的血压也显着下降。在高血压患者身上,研究人员同样发现颈动脉体中P2X3水平显着上升。这意味着,以P2X3为靶点的抑制剂可能在高血压患者身上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文章的通讯作者JulinaPaton教授说:“这种针对颈动脉体的治疗方法可能是15年来第一个创新的治疗高血压的策略。”

文章的作者之一AngusNightingale博士补充说:“我们有一些特殊的检测手段能够检查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体的兴奋程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展开临床试验,在颈动脉体过度兴奋的高血压患者中检测抑制P2X3受体的疗效。”

3.2重大突破!揭示出转移性乳腺癌神奇的耐药性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医院癌症中心的DanielHaber博士和他的团队鉴定出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一种动态的基因表达,而这可能促进很多病人经历的疾病发展和对治疗产生抵抗性。在对治疗作出反应时,肿瘤能够发生进化而且它们可能获得新的基因特征,而这些基因特征可能让它们产生耐药性和导致疾病发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年9月1日那期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ER2expressionidentifiesdynamicfunctionalstateswithincirculatingbreastcancercells”。

在科学家们努力发现晚期乳腺癌中的基因变化时,他们以在病人血液中发现的罕见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它们从肿瘤中迁移出来,并进入血管中---作为研究对象。CTCs给科学家们提供大量关于病人癌症状态方面的信息。

Haber团队利用他们的设备CTC-iChip从初始确诊患上原发性乳腺瘤(ER+/HER2-)的女性病人体内收集有活性的CTCs,这意味着她们的肿瘤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基因(ER+),但不表达HER2基因(HER2-)。已知ER基因和HER2基因在给乳腺癌细胞提供能量和促进乳腺瘤生长中发挥着作用。这些病人常为她们随后患上的复发性转移性乳腺癌而接受多个疗程的治疗。

有趣的是,对这些分离出的CTCs进行的分子分析结果揭示出它们当中不仅存在ER+/HER2-乳腺瘤细胞,而且也存在第二种类型的除了表达ER基因也表达HER2基因的ER+/HER2+乳腺瘤细胞。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实验室实验,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描述了这些CTCs,结果发现一种独特的动态的HER2基因表达互变现象:ER+/HER2-乳腺瘤细胞能够自发地变成ER+/HER2+乳腺瘤细胞和转换回到ER+/HER2-乳腺瘤细胞。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肿瘤细胞亚群体依赖于不同的分子信号通路进行增殖,因而对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敏感性。

鉴于HER2基因表达在这些肿瘤中自动地在开启和关闭之间波动,研究人员推测这两个不同的信号通路可能需要同时被关闭以便阻止这两种肿瘤细胞亚群体之间的自动转换而开启新的异常生长。在体外的细胞培养物和晚期肿瘤模型中开展的进一步实验的结果证实利用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和抑制NOTCH1分子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抑制ER+/HER2-乳腺瘤细胞亚群体和ER+/HER2+乳腺瘤细胞亚群体生长。

Haber说,“尽管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来揭示为何HER2具有这种动态的开启-关闭表达的性质,但是由我们的研究获得的这些认识有助开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Haber也注意到如今还需开展临床试验来测试来自实验模型获得的这些认识是否将转化为针对晚期乳腺癌女性病人的更好的更有效的疗法。

3.3纳米机器人给药直达患处副作用将降至最小

近日,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纳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释放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科学家表示,最早会在今年内将纳米机器人试用于一位癌症病人的临床治疗上。

科学家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了蟑螂体内进行试验。当蟑螂动用意念的时候,该机器人就会向蟑螂体内释放一种荧光药物。科学家在蟑螂体内释放荧光药物是为了检测纳米机器人是否真的能在生物体内自动释放药物。乍一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实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帮助人类。假如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突然发病,开始狂躁不安,眼看着一场暴力事件是不可避免了,这时候如果脑电波能推动体内的纳米机器人释放镇定药物使病情得到缓解,对周围人来说无疑又多了一份安全保障。而且药物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这样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也能减到最小。

该纳米机器人利用DNA折纸技术制成,结构简单且容易进行编程。机器人体内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在穿戴式脑电波设备电磁铁的控制下,作为释放药物的开关。当大脑在做数学题时,脑部正高速运转,脑部能量不断提升,将会启动电磁铁,电磁铁又将激活纳米机器人。

穿戴式脑电波设备可用来监控精神病发作、多动症或其他一些脑部疾病。根据分子组成方式的不同,体内药物的释放也可以精确到特定的细胞类型。例如,一旦识别出癌变部位的分子形态,药物就可准确投放至癌细胞内。

至今纳米机器人还没有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原因之一是还没有找到可以长时间佩戴的穿戴式脑电波设备。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科学家IdoBachelet最早会在今年内将纳米机器人试用于一位癌症病人的临床治疗上。

3.4ACSAMI: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诊断心脏病发作的传感器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印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小型的电力传感器,其能够潜在帮助医生有效改善心脏病发作患者的生存率。

在30-70岁人群群组中,心血管疾病占到了人群死亡大约30%的比例,该比例比所有任何类型的总体死亡率都要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诊断心脏病是医生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当有人患心脏病发作时,特定的化学物质就会大量释放到其血液中,因此血液检测对于诊断心脏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年开始研究人员联合研究利用几层黑磷结构开发了一种纳米传感器,这种黑磷结构是一种能够包含DNA的新型2D材料,不稳定的DNA能够同肌红蛋白结合,当心脏病发作时患者血浆中的肌红蛋白水平会升高,而且能够通过简单地电测试进行检测。本文中研究者开发的新技术或许能够作为一种快速、敏感、选择性且准确性的方法来用于检测是否个体机体中的肌红蛋白水平处于升高阶段,医院通过检测患者肌红蛋白的水平来判断其是否经历过心脏病发作,研究者预测,将这种新技术引入到临床中或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病发作后的生存率。

这项研究是首个2D黑磷结构用于生物传感器平台的一个例子,这种检测方法最终能够用于患者家中,而且并不需要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就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而且该技术或许还能够用于除肌红蛋白外的其它靶点。

最后研究者DavidJ.Lewis说道,我非常高兴这项研究能够帮助用来进行心脏病发作的诊断,年年底我的父亲不幸患上的心脏问题,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慢慢在康复;我的很多朋友因心脏病而去世,因此我知道心脏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危害,实际上,除了在学术领域,这项研究对社会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其可以潜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3.5关于人类未来的20个科学疑问

1.当地球的寿命结束,人类能够继续生存么?

我认为大规模从地球移民出去的设想是一个很危险的错觉。在太阳系中,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比甚至珠峰峰顶或者南极点更为适宜人类。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存在这一问题。不过,我推测到下个世纪,将出现由私有团体资助的火星探险生活,之后可能还会拓展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我们当然应该预祝这些先驱开拓者交上好运,要知道他们是依靠着各种机械技术和生物科技来适应外星环境。在几百年后,他们将演变为新的物种:后人类时代即将开启。超越太阳系的旅行则是后人类的事业,无论那是否需要他们亲力而为。

2.我们什么时候,在哪里能够找到地外生命?

如果在火星上存在着大量微生物的话,我估计在20年内将找到类似我们人类形式的生命。如果地外生命和地球上的物种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寻找难度将会较大。当然也有可能火星上幸存的微生物比较稀少并且存活位置难以让我们的机械探测器抵达。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和土星的卫星泰坦(土卫六)也是值得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得了白颠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8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