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团队破译自闭症社交缺陷信息密匙

四只中国剪纸老鼠,两两一对。左边的一对背靠背互不理睬,垂眉低眼的看上去情绪很低落,其背后的音符杂乱无章;右边的一对则面对面手舞足蹈,看上去很开心,其背后的音符井然有序。

这是反映音乐对情绪的作用?不是!这幅中国剪纸风的老鼠图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科研成果——自闭症模型小鼠光遗传治疗前后的状态。

3月2日,神经科学领域顶级期刊《神经元》上线了浙江大学罗建红教授团队的关于自闭症小鼠模型社交行为的研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先天性的严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发病率约1%,致残率高,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刻板反复,不小比例还伴有智力障碍。自闭症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行为训练和康复方式的效果不确定。

在《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显示,近30种核心基因的改变可能导致自闭症,并且这些基因的功能多与突触的功能有关。突触作为神经元之间通讯的功能性结构,构建了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

罗建红解释道,神经连接素(NL)是一种把突触前后结构更好“粘”在一起的蛋白质分子,它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得以正常进行。已知神经连接素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自闭症,因此团队的研究就是从NL3基因突变的自闭症小鼠模型开始。

该研究的基础是将从自闭症患者中鉴定的到神经连接素基因突变,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复制到小鼠模型中,该小鼠也表现类似自闭症的行为异常,存在社交障碍。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一种特定式样的脑电波异常导致自闭症模型小鼠出现社交障碍,在成年期通过操纵该皮质的特定类型神经元可恢复这种脑电波并克服社交障碍。这个发现可能还适用于其他自闭症模型,并且提示了成年期治疗自闭症的可行性。这一发现或为人类自闭症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罗建红团队认为,如果人类自闭症有相似的机制,则可以通过物理或药物手段提高人的前额叶PV神经元功能,以重建前额叶低频振荡,达到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社交能力的目的。

作为核心症状的社交缺陷的改善,可能还会对自闭症儿童智力和语言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河海大学学生科协宣传部

编辑

熊卫坤

审核

苏春循

来源

科技日报

赞赏

长按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8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