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为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是年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年更名为东南医学院,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号召,内迁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年迁址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优良学风,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临床医学院院区等4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亩。有直属教学机构16个,医院6所(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人,全日制研究生人,留学生人,成人本专科生(业余)人。在职教职医护员工人,其中校本部在职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2%。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31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其中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获世界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获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8个省级重点学科。
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个省部级实验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产业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安徽省高校智库。
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高校。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高端人才30余人次。有24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5人次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4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9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14年保持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4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
校图书馆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学校同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西班牙、瑞典、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本专业是根据年12月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基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而设立。临床医学(“5+3”一体化)是指学生在五年本科阶段,学生取得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学分并满足学分结构要求,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并通过考核,在德、智、体等方面达到毕业要求,准予五年制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安徽医科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对获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五年制毕业生,不需要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两段一体化培养。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有疾病预防观念、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提升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与教学能力。
主要课程: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能力培养,开设课程主要有英语、数学、物理学、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医学心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等。后三年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课程和临床实践。
学制:本科五年、硕士三年
授予学位:本科毕业后符合条件的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后符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工作。
本专业新生将随机分流至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培养。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
本专业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获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五年制毕业生,免去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实行两段一体化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临床能力为核心,掌握坚实的儿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素养、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临床儿科医师。
主要课程: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能力培养。主要开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小儿内科学、外科学、小儿外科学、妇产科学、感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学、皮肤病学等课程。后三年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课程和临床实践。
学制:本科五年、硕士三年。
授予学位:本科毕业后符合条件的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后符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院的儿科,从事儿科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临床医学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安徽省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高级医学人才。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处理一般疑难急重病症;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阅读一种外文专业书刊;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管理机构、药品生产及营销机构工作,还可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就业。
本专业新生将随机分流至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部分新生在高年级阶段可按照个人意愿分流至临床医学(临床病理方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方向)专业,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根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方案,我校计划在第一临床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选定2个小班为整合课程班。
康复治疗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康复治疗学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临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教学、康复科研和康复管理的应用型医学康复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卫生统计学、医学伦理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临床康复工程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神经系统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儿童康复学、内外科疾患康复学和社区康复等。
学制:四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部(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民政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用品服务站、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服务与教育)、体育运动队、民办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康复中心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
本专业新生将随机分流至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培养。
精神医学
本专业是安徽医科大学“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也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的安徽省精神医学中心(医院)重要支撑。
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高级医学人才。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常见的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精神疾病及相关疑难急重症的能力;能阅读一种外文专业书刊;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医学、儿童精神医学、老年精神医学等。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管理机构、药品生产及营销机构、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等。
儿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制五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临床科研工作能力,能独立处理儿科的常见病,掌握儿科基础知识,基本技术,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儿科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儿科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儿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主要开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小儿内科学、外科学、小儿外科学、妇产科学、感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学、皮肤病学等课程。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院的儿科,从事儿科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眼视光医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科学及眼视光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现代眼科学、眼视光学诊疗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眼应用光学、眼屈光与验光学、眼视光仪器学、斜视与临床双眼视觉学、眼视光公共卫生学、眼镜学、角膜接触镜学、视觉心理学等。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院的眼科、各大眼视光中心,从事眼视光医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临床医学(农村免费定向医学生)
本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该专业招收的是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意识,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毕业后经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能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定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免费医学生在学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毕业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定向就业所在地区。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每生每年补助元生活费。学生毕业后,按规定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可依法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明“乡镇定向6年”字样;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全科医生培训。不能毕业的免费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和生活补助;延期毕业的,延续学年内的相关培养费用由学生本人承担。免费本科医学毕业生报到就业后,均须按照规定参加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的人员管理、待遇、经费保障等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经招收录取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计入6年服务期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临床医师,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并被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以“下得去,用得上,后劲足”为培养目标,将为我省基层源源不断的培养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处理一般疑难急重病症。
主要课程:本专业开设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外语、康复医学、重点人群保健、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半)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按就业协议到指定的乡镇卫生院服务6年(含试用期)以上,执业注册地点在协议期内为指定的农村乡镇卫生院。
麻醉学
本专业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的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具备临床工作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及药物依赖戒断等岗位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主要课程: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为主干学科,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含麻醉解剖学)、医学物理学(含麻醉设备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含麻醉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含麻醉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等。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医院,从事临床麻醉学、重症医学、疼痛诊疗学、急救医学等工作。
本专业新生将随机分流至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培养。
医学影像学
本专业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独具特色的“医(医疗)、工(影像工程)结合型”的高素质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医用物理学、医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学等。
学制:五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主要就业去向:主要在医疗机构、医学科研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相关临床治疗、教育或科研等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有能力在医院、血站、防疫、教育、医学类实验技术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实验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具备比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及临床医学概要等。
学制:四年(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去向:主要在医院、血站、防疫、教育、医学类实验技术等部门。
医学检验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安徽医科大学与美国康沃斯大学
合作办学招生简章
康沃斯大学(ConverseCollege)建立于年,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帕坦堡市,是美国第一批成立的15所古典私立院校之一。学校拥有全美最好的师生比(11:1),确保了老师们对每名学生的个人北京比较好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有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