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你真的了解吗?
“把一样的放一起”
“拿一样的给我”
“找一样的”
“配对”
这几个指令相信老师及家长们不会陌生——康复训练中必备的训练项目——配对。
配对是发展孩子视觉感知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很好的方法之一,但伴随着机械、刻板的使用,令许多人对它产生误解——“指令机械”,“内容无用”,“过程无趣”,很是“浪费时间”,甚至家长会希望老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少一些配对内容,多一些语言或其他方面的练习。
事实上,配对在干预训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视觉刺激,加以辨别,以及分析的技能,这种技能关系到孩子每天的活动,例如:
生活自理
洗手-发现手脏了、找到水龙头
穿衣-辨别衣服正反面
学业能力
阅读-逐行阅读文字
书写-描摹、仿写
数学-点数
休闲技能
剪纸-沿线剪轮廓
画画-仿照涂色
所以说配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配对的类型多种多样,内容由简到难,通过下面这幅图先来了解一下配对的多样性:
这样看来,配对并不是“一样的放一起”这么简单,它既有重视觉辨别与分析的实物、图片间的相同/相似配对,也有涉及逻辑推理能力的相关联配对。
接下来分别看一下每种类型的配对是什么样的内容:
相同配对相同配对是比较简单的一种配对类型,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品配在一起即可。
通常是从实物与实物相配开始,逐渐过渡到图片与图片相配,在做相同配对项目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配对”的含义,桌面上的干扰物摆放应从少开始。
1目标→1目标1干扰物→1目标2干扰物以此类推。当桌面上的配对操作比较熟练时,可以将物品放置的位置逐渐扩大,桌面小范围→桌面大范围→桌面+地上→桌子周围的区域→房间内。
相似配对相似配对是相同配对的升级版,对视觉辨别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取并整合关键信息。在相似配对过程中,孩子的泛化能力以及提取整合关键点的能力会有很大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学习相似配对时,孩子的视觉分析能力较之前相比已经有一些提高,但过程中在增加干扰物时还是要遵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原则。
相关联配对相关联配对是在孩子理解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配对项目,这些关系大多是功能性的关系。
在学习关联性配对时,配对的内容应是孩子认识并理解的,更要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
相关联配对的内容是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情景可以作为练习配对的机会。
图文配对图片配对是这几种配对类型中相对比较难的一种,不仅要理解图片内容,同时还要理解文字内容并将二者相配。让孩子学习图片配对前,要先确定孩子对图片内容和文字含义的理解程度,如果能力达不到,要分别练习。
配对具有多样性,教配对的方法也是非常丰富的。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或创造机会要比单纯的桌面教学更具有乐趣和针对性。
配对之所以成为康复训练的重要基础项目之一,是因为通过配对所习得的视觉感知、辨别及分析能力是众多其他技能的前备条件,视觉感知可以探测到物品存在,视觉辨别是为了更好的分辨每个物品,而视觉分析是发展逻辑推理的良好开端。
“将物品分类”是在辨别、分析物品的基础上将同类物品联系起来,非同类物品做区分,这就是以配对为基础的拓展并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
再比如通过相关联配对来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小常识(扫把扫地-簸萁收垃圾-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样既拓宽孩子视野广度(需要观察周围物品—人物—环境)、锻炼逻辑思维,还能在一来一往的沟通对话中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
总之,要把“配对”运用到实实在在的生活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恩启特教平台
图片来源于恩启特教平台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你喜欢本次的推文
那么点赞评论分享朋友圈
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ys/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