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天生的朋友就是游戏,利用生动且有趣的游戏,能帮助自闭症患儿感受到快乐,继而主动性参与活动中。倘若教师能够合理的利用各种类型的游戏,能够灵活的设计训练内容,将过于枯燥乏味的游戏演变成趣味性强的游戏,无疑会起到很好的质量效果。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游戏?
语言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主线,强调语言的理解或语言的表达。
(一)我们邀请一个人
1.游戏玩法:将小朋友分成甲、乙两组,面对面站好。每组的小朋友手拉手。甲组的说:“我们邀请一个人呀!”边说边向前走,乙组的小朋友向后退。乙组的说:“你们邀请什么人呀?”边说边向前走,甲组的小朋友向后退。甲组的说:“我们邀请某某呀!”(叫一个人小朋友的名字或说出小朋友的特征),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加人到甲组。甲组、乙组可以轮换着玩。
2.注意问题:
(1)家长辅助孩子认真听。
(2)在乙组问到"你们邀请什么人呀?”之后,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听是哪个小朋友被叫到名字。
(3)当教师说出某个孩子的特征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听,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寻找。
(二)大皮球
l.游戏玩法: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教师带领孩子,边走边说儿歌:“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走走走,走成一个大皮球。”说完后,面向圆心站好。老师在中间做拍球人,边拍边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的低。拍得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在说“跳一跳”、“跳得低”、“跳得高”、“跳跳跳”四句时,孩子双脚原地向上跳起。
2.注意问题:
(1)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先用皮球示范并讲解,让小朋友们看。拍皮球,皮球会怎么样;轻轻拍,皮球会怎样;用力拍,皮球会怎样,使小朋友们懂得皮球与“拍”的关系。
(2)游戏开始时,教师要做示范。在示范前教师最好要先提问,让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看到的皮球的感觉,有必要时可以用皮球示范多次。
(3)强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必要时先让孩子拍拍球。
(三)接龙游戏
1.游戏玩法:教师与幼儿拉成圆圈,坐在地板上。教师先做讲解“每人说出自己爱吃什么和不爱吃什么”,并与家长示范。老师开始“我爱吃苹果”,小朋友接着说“我爱吃葡萄”……老师说“我不爱吃辣椒”,小朋友接着说出一种自己不爱吃的东西,要求不能重复别人的答案,亦可变换其他内容的“接龙”。
2.注意的问题:
(1)本游戏适合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
(2)在游戏过程中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用图片提示。
(3)待孩子熟悉玩法后,老师可以变换说法,脱离讲解与示范。如:“我喜欢荡秋千”,在不示范的情况下,看孩子是否能接着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动。必要时再做示范。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游戏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感知能力为主线,强调利用感知觉参与的游戏活动。
(一)听鼓声走
1.游戏玩法:房中放一面小鼓,孩子围着鼓站成圆圈。当教师击鼓时,孩子围着圆圈走。孩子行走的速度随鼓点的快慢变化。鼓声停,孩子就要停下来,也可以换成其他乐器玩这类游戏。主要体会声音的强弱、节奏变化,这对视觉型学习的孩子尤为重要。
2.注意问题:
(1)强调孩子感知鼓点的节奏,调节自己的速度。
(2)开始游戏时,教师要一边击鼓,一边用语言提示快慢。待孩子熟悉游戏后,教师要撤消语言提示。
(二)摸口袋
1.游戏玩法:教师事先在口袋里装上各种玩具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根据要求,摸出相应的东西,如老师说“找出牙刷”,孩子就要从口袋里摸出牙刷。老师也可以说出物品的特征,如“找出圆形的东西”等。
2.注意问题:
(1)强调孩子通过触觉找出相应的东西,因此准备的材料要确保不能让孩子看到。
(2)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藏猫猫
1.游戏玩法:一名游戏者藏在一个地方,要求孩子找人。如果找不到,可以喊孩子的名字,要求孩子根据发出声音的方向去寻找,也可以采用露出一部分,如成人的腿等提示孩子。
2.注意问题:
(1)寻找的范围开始不宜太大,要依据孩子的能力而安排。
(2)强调孤独症儿童运用听和看,家长不要急于辅助。
(3)待游戏熟悉后,可以要求孩子寻找其他熟悉的人。
(4)本游戏有多种功能,可用来训练交往中的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