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大部分大人眼里,应该是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不少孩子平时总是变现得闷闷不乐。
宁愿把自己隐形在角落里,也不敢大大方方得证明自己,整日小心翼翼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和一些家长聊天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在家里话痨一个,出门就变得畏畏缩缩不敢说话。
玩游戏遇到困难,就喊妈妈帮忙,让他自己想办法就耍赖,或者主动退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被欺负,不敢反抗,甚至不敢向家长告状……
孩子太“怂”了,有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但是孩子天生就是这样“怂”的吗?相信看到这里得你已经有了答案。
是的,除了天生自闭症,大部分孩子都曾像花儿一样鲜艳,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依旧如此娇艳,而有的孩子变成了家长眼里的“怂孩子”了呢?
01是什么导致孩子胆小敏感
每个问题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孩子的胆小敏感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有研究表明,在孩子害怕的事物中,来自家庭的压力排在榜首。所以想要探究孩子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从他的家庭教育入手。
第一、家长负面行为的影响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吵架早就成了家常便饭,动辄因为一点小事闹得鸡犬不宁,事后也会和好,所以家长们并不当回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受伤害最深的却是孩子。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都是最爱他的人,他们目睹父母的争吵却无能为力,心理受到冲击的同时,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让他们在其他人面前抬不起头,不敢参与,也不敢反抗。
另外,父母的指责和否定也是造成孩子这种心理的一大因素,如果孩子的一点失误或者不如人意,都会遭到来自家长的挖苦、否定,会在他们内心留下阴影。
当他们下次再次遇到的时候,他们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上次的遭遇,于是从内心深处拒绝靠近,而这在大人看来就是“怂”的表现。
第二、过度溺爱和保护
不少家长都发出这样的疑惑:在家里“小霸王”似的孩子,怎么一到外边就“怂”了呢?其实这与家长过度溺爱和保护有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大人跟在孩子身后,不断告诫孩子,“这个滑梯太高了,有危险,你不能上”、“这个小猫会抓伤你,你别靠近”、“这些小孩太脏了,你别跟他们一起玩”……
家长的这些警示有错吗?没错,我知道你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但是你在保护的同时也给孩子画了一个圈,让他们对这些事物产生了恐惧,当他们已经长大到足以玩滑滑梯,足以和猫玩耍,足以肆意疯玩的年纪,你会发现,他们不敢玩了,你曾经种下的恐惧已经在他们心里发芽了。
第三、给孩子贴标签
在和一些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瓷笨瓷笨的,没啥出息。”、“我家那小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孩子从小就胆子小,不合群“……
这是不少家长为自己孩子找的理由,经常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是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戴上了紧箍。孩子也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按照这样的标签去发展,不再改变,久而久之就成了家长严重的“怂孩子”。
面对自家的“怂孩子”,家长们都会非常恼火,一些见识不够,又不善言辞的家长只能选择最传统的教育方法,暴力。但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有很大弊端的,它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叛逆和懦弱。
也有些家长会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比如当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说,“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企图通过对比让孩子有争胜之心,却不知道这样做会让他们以为父母是在嫌弃他,反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2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
1、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想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摆脱胆小敏感的心理,首先要知道孩子产生这种心理反应的原因,而与孩子沟通,是获得其中原因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
在沟通中,家长不要总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去做事”的机会,也能给与他们犯错的机会。
2、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孩子,他们会经常收到来自父母的爱和鼓励,这会使他们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敢于尝试和挑战。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没有人是完美的,孩子更不是,他们从出生开始探索世界,就是在不断摔倒和爬起中度过的,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应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给与他们再来一次的机会和鼓励,而不是无休止的指责和否定。
兰爸谈育儿寄语:
没有人天生懦弱胆小,性格都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家庭教育方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家长发现孩子“怂”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找到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出误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