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拯救自闭症没有这么简单
科技治疗有潜力,道阻且长。来自星星的孩子们“自闭”经常会被当代年轻人拿来调侃,“我自闭了”更是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但是真正的自闭症患者其实很难这样轻松地开玩笑。根据最新报道,全球每一万名儿童中大概有2到5人患有自闭症。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们”,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浪漫又孤独。自闭症多发生在儿童阶段,自闭症患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存在语言障碍。不少自闭症儿童到了适龄年龄依旧不会说话,或者有些虽然会说话,但是却言语错乱。还有一些常见行为包括喜欢重复简单的游戏活动及动作、注意力分散、爱发脾气、攻击以及自伤等。这些行为表现将自闭症儿童隔绝在了人群之外,他们往往性格孤僻,不愿跟别人进行眼神交流,甚至见人就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自闭症是环境造成的,尤其是家庭环境,比如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冷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到年间,有研究人员从五个国家中调查了万儿童的成长过程,最终发现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患者81%源于遗传基因,只有不到20%的因素是由环境引起的。这实际上加大了自闭症治愈的难度,因为遗传基因很难被修改。自闭症儿童除了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之外,还需要面临长大以后的就业问题。根据最新报道,我国诊断的第一代自闭症儿童已经成为35-40岁左右的中年人,90年代诊断出的那批自闭症儿童也早已成年,但是他们的就业现状却令人堪忧。北华大学“明智之家”发布的《大龄自闭症青年就业现状报告》指出:由于受大龄自闭症群体社会服务体系缺失,特惠性政策少,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青少年和成年自闭症群体一直饱受职业教育、支持性就业及养老安置等问题的困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及康复补贴难落实,而大龄自闭症患者由于就业成本高、岗位少等原因还在民间机构自行探索阶段。科技产品能够拯救自闭症吗?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为医疗行业带去新的曙光,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向成熟,不少公司推出了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治疗工具。1、智能手环前面提到,自闭症患者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情绪失控,因此很多家庭都不敢把有自闭症患者的孩子带到室外,但这是会让自闭症愈发严重。最近,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University)的行为科学家MatthewGoodwin开发了一种新的可穿戴设备,它可以提前一分钟预测自闭症患者可能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情绪失控。设备类似智能手环,主要是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体温以及手臂运动等生理指标,来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并提前一分钟对他们是否“爆发”做出预测。这样一来,就为陪护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反应时间,为各种不可控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但是据研究团队表示,这项产品的商用时间目前还无法确定。2、GoogleGlass自闭症患者之所以很难像正常人一样和他人交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有科学家发现GoogleGlass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斯坦福研究小组对71名佩戴GoogleGlass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了测试,最终发现接受这类可穿戴设备干预治疗的自闭症儿童,比传统治疗产生了更积极的结果。这些孩子戴上GoogleGlass之后,当家人在他们面前流露出高兴、悲伤等情绪时,眼镜会通过表情符号作出提示,这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不过,斯坦福团队表示,这种治疗方案要实现商用化,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可以看到,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确实为自闭症患者的治愈带去了一线曙光,但是由于技术和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其大规模商用可能不会那么快。科技治疗这条路,道阻且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4537.html
上一篇文章: 自闭症也可以成全很多爱他们都是星星的孩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