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日点亮蓝灯第12个世界孤独症日
2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自闭症关爱日,一大早,已经比妈妈高出一头的小星和妈妈一起为傍晚的联跑活动做准备。小星是一名孤独症儿童,这已经是他和妈妈第三次参加为孤独症点亮蓝灯的公益联跑活动了。目前预计参加本次活动的约有人,他们希望通过活动能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正确认识孤独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孤独症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在近一医院接诊的百余位孤独症儿童中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在首诊时最佳的治疗时机已被错过。疑似儿童一岁左右就可做筛查家住本市的小路已经四岁了,家长发现他一直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家人对他说的话他就像听不见一样,说话也远没有同龄孩子利索。医院看说话,在那里家长第一次听说了“孤独症”。医院康复科主任吕智海说,近一年,该科接诊了百余位孤独症患儿,最小的疑似自闭症孩子只有12个月大,最大的已经超过五岁,半数以上的孩子第一次来看病,他们的诊断、治疗都被耽误了。吕主任表示,孤独症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相关研究并未发现孤独症致病的确切原因,因此没有办法预防,目前的医疗水平也很难达到治愈,所以疑似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自闭症儿童要在三周岁才能做出诊断,但在一岁左右,疑似自闭症儿童就可以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国外研究表明,两岁之前发现的自闭症患儿经过治疗,约有80%的儿童能正常入幼儿园,患儿的年龄越大,治疗难度加大、效果也会变差。家长发现这两点赶快就医刚过一周岁的医院,妈妈发现小林与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叫他的名字时,小林一点反应没有。家人一开始以为是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可后来发现手机响起时,小林会马上转头,看来听力没有问题,那为啥孩子听不到妈妈的呼唤?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妈妈马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林听指令、模仿等能力都明显提高。吕主任表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隔辈人带,有些老人常常认为孩子说话晚、走路晚慢慢就好了,而且自闭症孩子有个特点,对从小带他长大的监护人往往有一点沟通和目光对视的能力,家长很容易形成误解,早期异常发育的预警征象不能被及时发现,把孩子耽误了。在生活中,孤独症儿童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叫名不理,二是没有目光交流。家长如果发现周岁左右的孩子有这两个特点,医院检查。筛查最早,及时治疗效果就越好。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要有耐心。当你遇到言行奇怪的孩子,请这样做李姐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妈妈,每当孩子和自己被人误解甚至冷眼时,李姐的心里都非常难过。一次李姐领着孩子做公交车,孩子的举动引起了车上人的注意,“你这孩子啥病啊?”的问话从车头响到车尾,有人用奇怪的眼神望着他们,有人还在小声议论,李姐非常难过,她急匆匆带着孩子下车,回家的路上李姐嚎啕大哭。中国精协哈尔滨孤独症家长工作站白老师告诉记者,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家人都曾遇到过误解和尴尬,有的人认为孤独症是父母教育或治疗不当造成的,有的人认为孤独症会传染,有的人认为孤独症人士没有感情,对社会有危害性……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孤独症是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孤独症人士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障碍、行为和兴趣刻板狭窄,他们的最大障碍就是融入社会,公众对他们的误解会让他们的融入社会之路愈发艰难。如果在公众场合见到言行奇怪的孩子或成年人,不要冷眼看他,更不要围观且指指点点,也不要像逗普通孩子一样逗他,不要一下子问他太多问题,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4982.html
上一篇文章: 当来自星星的孩子走进普通课堂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