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诊断的重要人物、美国密西根立大学孤独症与交流障碍中心主任洛德博士说:“我至少漏诊了一半2岁以下的孩子。”自闭症孩子需要的是尽早确诊(了解症状,也可以做小游戏),但对低龄和非典型的自闭症孩子确诊并非易事。
为避免“错杀”而选择保守,或许是一些医生的选择。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认为,如果对可疑病例置若罔闻,孩子可能在后期确诊为自闭症,就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
如果你家里有18月以上的孩子,不妨回答以下5个问题:
1.你的孩子曾经玩过“假装游戏”吗?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2.你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指向他需要、感兴趣的东西吗?
3.你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吗?
4.你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吗?
5.你的孩子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你显示什么东西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不”,建议带孩子找专业医生检查。
这5个问题测的是“联合注意”能力
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大主要症状。其中,社交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缺陷。有学者提出“联合注意”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在个体交往中,参照他人或环境提供的各种信息,确定其注视点并调整注意的指向。一岁以内的正常婴儿已具备“联合注意”的能力,如果这一能力存在缺陷,可能是自闭症儿童早期的行为异常表现,“比如不用手指向感兴趣的东西,父母指婴儿也不看。”
自闭症孩子可能看起来挺正常
2岁被称作是诊断的“分水岭”。“1岁之内的孩子,就算是典型自闭症,一般来说也难以诊断。”当然也有例外,邹小兵确诊的最小孩子只有8个月大,表现为“不理不看不笑”,且有看手的重复性行为。
非典型病例和轻度病例存在“模糊地带”,更增加了确诊难度。“典型自闭症孩子,你叫他10句他9句都不理你,但不典型的可能有3句会有回应。”洛德也称大多数病例中,你不会觉得“这个孩子真奇怪”,相反,自闭症孩子可能有很多看起来挺正常的行为。只是同时缺乏某些关键行为,例如目光注视、唤名反应等。
自闭症是心理疾病吗?不是
自闭症是心理疾病吗?是父母教养不当吗?最初,自闭症研究领域出现“冰箱母亲理论”,认为父母亲情感冷漠、教养不当导致孩子患病。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自闭症主要与基因异常及遗传有关。邹小兵说,基因或遗传因素可以解释自闭症成因的60%。
研究表明,第一胎如果是自闭症,第二胎也是自闭症的比例约15%。如果是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个婴儿是自闭症,另一个八成也“中招”。
一胎是自闭症,二胎还要生吗?
邹小兵说,部分自闭症患儿具有明确的基因异常,当母亲怀上二胎时,可以进行产前基因检测,评估孩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以便做出选择。
“我们虽然发现了与自闭症相关的数百个突变基因,但还远未达到了解这个疾病全貌的程度,基因检测最高水平下也只有50%的‘命中率’。”
自闭症都是天才吗?被忽略的“大多数”
很多报道中,自闭症常被描述为“天才”,其实,天赋异禀的孩子是自闭症患者中的少数,概率可达5%-10%。有研究称,康复较好的自闭症孩子长大后较适合接受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这些“有明确是非界限的学科”。
但被忽略的是剩下的“大多数”。数据表明,约30-50%自闭症儿童智力低下,50%以上自闭症儿童智力正常。
最后请留心这些早期预警信号
到6个月,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
到9个月,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到12个月,还不会咿呀学语
到16个月,还没有语言
到24个月,还不能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不包括模仿或重复的语言)
在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