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自闭症孩子说不你会发现效果更好

?提示:点击上方"自闭症互助圈"↑,跟星儿一起成长~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不要……”这一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却很具有杀伤力,有时候说多了,反而会起反作用。

当父母说“不要做”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听从,慢慢改掉了习惯;有些孩子会暂时停止原来在做的事,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做;还有一些孩子立即发起小脾气。换句话说,告诉孩子“不要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因为说“不要”很容易,所以不管这句话有用没有,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在对孩子说“不要做”,可是你是否知道,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危机?告诉孩子“不要做”的不利之处:

建立了一个负面的环境

当大人说太多“不要”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孩子哪里都是毛病,完全没有优点。而孩子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或者不允许的,孩子也会焦虑。

建立了一个负面的亲子关系

大人总在以长辈的身份教育孩子,而不是试着去当孩子的朋友,久而久之,只会让孩子远离你。

“不要做”的定义不明确,让孩子困惑

因为告诉孩子“不要做”完全是根据每个人个人的标准而定的,而不是一个有计划并且有固定标准的指令,所以当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有些大人觉得不适合会叫孩子停止,而有些大人觉得无所谓,会由着孩子去做。甚至于,“不要”可能是根据个人的心情而定的:今天心情好,可以由着孩子做一些略为出格的事,今天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都会叫孩子“不要做”。对于孩子来讲就变成了,“有的时候可以做,有的时候不可以做”,没有既定的标准或原则去遵行。

告诉孩子不要做只是让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事,却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做。

即使孩子能听话停下动作,下一次却仍然只能按他会的但不被大人接受的方式去做,所以问题行为得不到改善。

当听到“不要”的字眼的时候,根本没停下来

当大人太多地用“不要”这个字眼的时候,有的时候孩子停下来了,有的时候孩子没有停下来,大人也没有跟进。渐渐地,“不要”这个字眼对孩子来讲失去了应有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当我们真的需要孩子立即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要”,孩子却停不下来了。反而却愈演愈烈。例如:当孩子要碰开水杯子的时候,我们会喊“不要碰”,但自闭症孩子可能根本不听,因为他认为这样正是引起你注意的机会。

家长可能会想认为对孩子说“不要”的行为,一般都是问题行为。可是,如果能从问题行为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就给予正确的指引,那么这些问题行为就会慢慢地被取代掉。家长改变日常中给予指令的习惯,就会发现效果很不一样,很多小的问题行为可以直接改善。

不对孩子说“不”,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

坚持给正面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省掉带“不”字的指令,只用正面指令,比如:

不要跑→慢慢走

不要用手抓菜→用勺子吃

不要甩门→轻轻地关门

不要尖叫→小声点说话

不要乱扔→扔到垃圾筒里

不要乱沷水→在浴盆里玩水

不要玩遥控器→把遥控器放在……

不要打小弟弟→轻轻地摸小弟弟

不要抢玩具→起玩玩具

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马上要辅助孩子去做。通过实践,才能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并且慢慢建立新的好习惯

当孩子跟从指令和辅助做了之后,一定要记得夸讲孩子,并且时不时地奖励孩子。有强化物跟随一个好的行为,这个行为在将来就会越多地发生。

在关键时刻(需要孩子立即停止某行为的时候),我们要用比较强烈的语气说“不”或“停”,并且马上用辅助来让孩子停止他的行动,这样可以建立起孩子对“不”和“停止”这两个指令的即时反应。这个反应,在很多危急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要改掉对孩子说“不”的习惯很不容易,然一旦建立起这个好习惯却是终身受益的。当家长在挑孩子毛病的时候,第一件事要想的就是,孩子应该怎么样做,然后再告诉和辅助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孩子对指令的服从会越来越好,而且你也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孩子好的方面,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正面积极起来。

本文来源于中国孤独症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星星的父母提供哪怕一点点的参考。如果您读到这篇文章,请您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父母看到,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互助讨论!谢谢!

自闭症互助圈ID:zbz-recovery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6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