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类群疾患儿
人际互动案例及应对策略
文\谢嘉玲
校园环境
国小操场上,一群一年级学生正在做体操暖身,小翔(化名)却在花圃旁观察昆虫,即使身旁没有别人,他仍滔滔不绝的描述今天发现的特殊毛毛虫。直到教师提醒他已经开使上体育课了,他才不情愿的回到队伍,跟大家一起做体操。
小翔做体操时手脚十分不协调,处在动作整齐画一的同学之中,显得特别突兀,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幼儿园时,小翔经常无法遵守团体规范,很难和同学一起游戏,只因为大家不想按照小翔订的奇怪规则玩,而且小翔玩输了还不肯认输。在国小时也经常跟同学起冲突,例如,体育课时练习踩高跷,小翔只要练习失败,就生气的怪同学妨碍了他,还拿高跷打同学。甚至必须有教师协助,他才能和同学一起上课。
小翔讲话时很少看着人,有时会说出同学听不懂的话,或者会过度详细描述一件事,导致同学不喜欢和小翔谈天。
小翔在学校人际关系不好,和亲友在一起时仍常只讲自己有兴趣的事,不管别人想不想听。经长期观察,小翔的爸妈发现小翔对光线、气味或衣服质地很敏感,对事情很坚持,难以沟通,对日常生活的小改变难以接受,为坚持想法,常引发强烈情绪波动,让爸妈很困扰。
问题解析
小翔就诊后,确定患有“自闭症类群疾患”。自闭症类群疾患主要是神经心理功能异常,导致学习及人际互动困难,主要症状有“人际互动及沟通困难”和“特殊及过度局限、执着的行为及兴趣”。在互动方面,包括社会情绪上的困难,难以理解非语言动作,不会察言观色及观察情境,和难以发展及维系友伴关系。在特殊行为及兴趣部分,除过度局限的行为与兴趣方面,对感觉刺激过度敏感也是症状的一部分。
从小翔的例子可以看到,他在人际互动上较主动,但技巧及默契不足;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正常,但不善于社交沟通;讲话时不大看人,也难以维持对话焦点,有时还会说同学听不懂的语词,对特殊兴趣投入程度高,但对没兴趣的事就不愿意学习。
解决方向
自闭症类群疾患的患者,主要困难在于人际互动能力不足,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想加入群体却没有适当方式。家长除了鼓励并带领他加入活动以外,平常也可以练习以下的部分:
社交情境练习
透过故事书或绘本等媒介,与孩子讨论并定义各种不同社交情境。先练习辨认各种不同情境,再和孩子讨论并演练在不同社交情境中,应如何以适当方式应对,从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及什么时间点响应等,逐步、详细的练习,协助孩子做出适当的响应。
同理心练习
陪孩子读故事书时,可加强同理心部分。因为自闭症类群疾患的患者难以感受他人情绪或想法,导致有不合适的响应或互动。读完故事后,可以问孩子,例如,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情绪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让孩子多练习理解及同理他人的想法及感受。
表达练习
孩子在响应问题及表达需求时,可能表达不完整,且常不看着人说话,在与人互动时容易造成误解及冲突。家长可多要求孩子以完整顺畅的语句表达,练习与他人合适的互动方式,减少冲突的可能。
善用特殊兴趣
想帮孩子改善人际关系,介绍他的特殊兴趣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果。例如,请小翔以昆虫为话题和同学谈天,但要陪孩子学习什么时候可以谈论特殊兴趣,以及何时该停止。例如,引导小翔“发现同学已经把头转开或开始谈论其他话题时”,就要听听同学在说什么,才能继续谈天。家长也可以把孩子的特殊兴趣作为奖励,来要求孩子练习他较不感兴趣的功课,提高他完成作业的动机。
小辞典
美国精神医学会已将自闭症、亚斯伯格症,以及其他亚型更名为“自闭症类群疾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