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于催出语言。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语言学教授詹姆斯·麦克当纳
语言发育迟滞是自闭症孩子的一个典型特征。有的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只能发出一些含糊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而一些有语言的孩子虽然会说话了,但是存在大量的自言自语,鹦鹉学舌,或者说的话和当下场景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情况……这些问题都让星儿家长们感到“捉急”。
怎么教自闭症孩子说话?如何让孩子长大以后具备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避免孩子自说自话、词不达意、答非所问、学舌仿说等交流上的问题?今天与家长们分享的是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詹姆斯·麦克当纳教授的观点。
在四十多年语言学研究中,詹姆斯·麦克当纳教授发现,家长和康复师在教自闭症孩子说话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一点:“不要急着催出语言。”(Don’trushtowords)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或玩游戏的过程中,急于强迫孩子产生语言。比如,当一个孩子指着一台冰箱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时,家长会马上教孩子说“冰箱、冰箱、冰箱”。还有一些孩子认识很多单词,可以用这些单词来数数、说出颜色、图形的名称,但是长大以后依然不能正常与人交流对话。当你与他进行对话或一问一答时,孩子往往就“卡壳”了。
麦克当纳教授研究证明,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产生的声音越多,他长大以后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要教孩子学会说话,首先要让孩子产生有意义的、社交性的声音。那么,家长首先要做到不要急着对孩子说话,而是去模仿孩子的这种声音,同时,家长还要在产生声音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来来回回轮替的模式。
比如,当一个孩子指着冰箱发出“啊啊啊”的声音的时候,家长应该先模仿这个孩子的声音,也说“啊啊啊”,而不是马上教孩子,说“冰箱、冰箱、冰箱”。因为孩子这个时候并非要知道“冰箱”这个词,而是需要帮他拿冰箱里的东西。再比如,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去模仿孩子的声音,模仿孩子的动作,他喊一下,你喊一下,他拍一下球,你拍一下球,轮流进行……这些动作表面上看起来傻乎乎的,但是对孩子非常重要。
然而,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玩耍时发出的种种声音。回想一下,当你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你是不是听不懂,也不大理睬他,就让他一个人在那里玩?因此,孩子要先产生有社交性的声音,这是孩子进行正常交流之前的基础。
很多自闭症孩子会背很多单词,但他们不会用这些单词来组织语言,不会发起交流,维持交流,所以,要纠正家长一个错误的概念,即教语言首先是教单词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声音是单词之母,是交流之母,如果家长不重视孩子发出的声音,这个孩子将来也不会成为成功的交流者。
在孩子早期生命中,父母与孩子互动时,父母对孩子发出的声音模仿回应得越多,孩子日后语言的发育就越好。这就像橄榄球比赛一样,橄榄球队队员上场比赛之前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扔球接球的基础训练。自闭症孩子在进入正常的语言交流之前,要首先与人产生互动,然后在互动中产生社会性的声音,再在声音中产生单字、单词,进而是词组,然后产生社交性的语言……
如果家长过多使用孩子不能理解的词,孩子的内心就感到沮丧,受挫。比如,孩子看到冰箱发出“啊啊啊”的声音,然而你不是模仿他的声音,而是不停地教孩子说“冰箱、冰箱、冰箱”。你并没有读懂孩子要你帮他拿冰箱里的东西这样的社交意图,因此,这类大量重复的语言在孩子听起来就是噪音,就像家长不停地教孩子“冰箱、冰箱、冰箱”,孩子听到的其实是“哇、哇、哇、哇......”
当孩子内心因为他的意图你不能理解而产生挫败感以后,他就不愿意与人交流了。自闭症孩子应该首先要你回应他发出社交性的声音,而不是你一味让他接受一些他们还无法接受的成人世界的语言。
学者简介:
詹姆斯·麦克当纳(JamesMacDonald)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对语言发育迟滞有四十多年临床和研究经验,著有PlayToTalk:APracticalGuideToHelpYourLateTalkingChildJoinTheConversation。
该书基于30年的临床研究,指导家长逐步采用策略,在日常游戏与社交活动中,帮助任何年龄的儿童学习谈话、对话、社交互动的基本技能,让家长和孩子在游戏与社交中促进语言发展,建立相互关系,发展积极的行为。
詹姆斯·麦克当纳教授在80多岁高龄,还在家给我们上课,尽心把自己的一生心血奉献给中国的求学者。向他致敬吧!
--------我是爱学习的分割线-------
听了以上观点,是不是对您之前所学所知有点小颠覆?更多解读敬请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