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文化建设七大领域
《胡土贵当官》剧照
茂名文化建设七大领域
近年来,茂名文学艺术界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与庇护下百花齐放,万卉争艳,大鼓劲、大团结、大繁华,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动人最绮丽的景观。
一首首美好的旋律,让我们荡气回肠;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伫立寻思、一出出精彩的好戏,让我们拍案叫绝;一卷卷妙笔生花的书集,让我们如饮醇醪;一台台竹苞松茂的歌舞,让我们燃点豪情……
建设文化大市给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两会”吹起的号角敦促我们在春季里奋进!
我市文学艺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限于版面不能逐一罗列,仅能择其大端,以飨读者。
茂名作家群
亮点回闪:
1、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叶,茂名的小说创作最为光辉,产生了三位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家杨干华、吕雷和李兰妮。
2、茂名诗歌群体对广东诗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晓音、张慧谋、赵红尘、黄金明等,在广东乃至全国诗坛,都占有一席之地。诗刊社举行两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广东入围诗人仅三名,张慧谋、黄金明榜上有名。茂名籍诗人占全省入围诗人三分之二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这是一个非偶然的现象。赵红尘、浪子分别取得“广东新人新作奖”,在广东地市级是唯一的。晓音近些年致力推行女子诗歌,获2003年度华语诗歌络十大元勋,2005年女性诗歌杰出贡献奖。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诗歌创作研究中心,对茂名诗群的突起给予充分的肯定。
3、散文创作的繁华,带动了茂名文坛的气氛,成绩显著。以许木咏、黄刚、肖力、乔先、朱宴修、李坤鸿等为代表人物,许木咏出版了《镜鉴录》、《人生的偶然》、《农民的话题》3本散文随笔集。他的散文随笔,体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肖力的散文以其深入的内涵和力度见长,继散文集《生命的触摸》出版后,又出版了个人散文集《无歌而行》。他的另外一部新著《自然之韵》也已近日出版,黄刚出版了《追逐文明》和《绿之恋》,陈乔先出版了《播火者》、《滤心斋闲话》;陈红胜、朱宴修、李坤鸿、老弦等一大批作者都出版了个人专著。已故老作家梁瑞(湍流),一生著作颇丰,出版散文集10余部,还没有出版的遗稿七八部,如此高产高质的散文作家,在广东文坛是极其稀有的。
4、2005年许木咏、肖力、晓音、向卫国的散文入选香港大中学生浏览教材,多位作者作品入选该书,在广东独一无二。许木咏获香港大学颁发的散文创作成绩奖。
5、长篇小说创作催生了茂名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青春期”。长篇小说作者以黄桦、关庆坤、晓音、曾超、周语华等为主。晓音已出版《蒂红》、《长河落日》等4部长篇。周语华出版《春梦》、《金银环》2部长篇,曾超、成传等作者,均有长篇面世。
6、文学评论方面,整体气力虽然薄弱,但向卫国(北窗)的诗歌评论,其产量之多质量之高,在省内是为数不多的,可谓是佼佼者。去年,向卫国与晓音合著出版了《茂名文学史纲》,开了省内地市级之先河,也是茂名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文学史。
7、柯焕德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少影童踪》,为我市的文学史弥补了一项空白。
8、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茂名作家”,是全国首个地级市作家,其点击率达20万人次,成为本地作者与世界各地作者和读者交换互动的络文学阵地。
9、自2003年以来,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分别在茂港区“第一滩”设立“作家创作基地”和“作家之家”。不但提高了茂名文坛的地位和知名度,也为茂名地区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白癜风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个交换和学习的平台。
10、2004年由市委宣传部、市作协主办的“阳茂杯”文学大赛,重奖为建设文化大市作出贡献的优秀作者,是参与面最广、作品质量最高,档次最高的一次文学评奖。
茂名作家群体是一支颇具实力的文学创作队伍,在广东省和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些年,茂名作家出版文学书籍达百部之多。一批文学作品荣获全国、省、市级大奖。茂名文学近些年出现蓬勃的发展势头,引发省作协的高度关注,认为茂名是很有创作底蕴的文学城市,在茂名的老、中、青三代作家,都坚持宏扬主旋律、深入生活、深入民间,创作出一批关注时期变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
校园文学
亮点回闪:
1、在中学文学社团展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外出参观瞻仰写作活动,参与的学生达900人之多。
2、配合《中国环境报》的征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我与环境”的采风,其中有两篇取得了《中国环境报》保护环境专题作文比赛二等奖。
3、《茂名教育》和《校园报》这两个延续了10多年的阵地,成了中小学生最好的“第三课堂”。
4、2004年,茂名市教育作家协会创办《校园文学》。
5、2003―2004年出版发行了《风华文学丛书》、《春蕾文学丛书》各两辑,合计48本,收入中小学生的文学作品6000多篇,计约60多万字。
6、成立“茂名市校园文学工作委员会”机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木咏任主任,副市长林日娣任副主任,市文联党组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卓,茂名市教育局局长刘九权等任委员。
茂名市教育作家协会会员达1万多人,如果包括全市中小学120多个文学社团近3万名会员,这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小作家”队伍了。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小作家们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含内部刊物)发表文章人数在10000人次以上,已出版的校园文学作品专集达300多本。茂名校园文学异军突起,成为茂名文坛一枝独秀的风景。茂名校园文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有两方面优势,其一是主管部门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其二是组织者始终把校园文学作为一个品牌工程来抓。所谓品牌,就是坚持正确的指点主旨,以健康的文学情势和载体,为校园培养一批“小作家”,为茂名文坛造就1支富有潜质的作家后备力量。
小戏、小品
亮点回闪:
1、小戏《扶贫媳妇》(作者罗欣荣)1999年获省第三届大众花会金奖,2001年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2003年获省“宣扬文化精品奖”,受文化部约请赴北京作农村小戏专场演出。
2、小戏《胡土贵当官》(作者张绍永)2001年获省大众文艺作品创作一等奖;2002年获省第四届大众戏剧花会金奖。2003年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演员奖等奖项。同年,该剧还获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一等奖。
3、《前夫前妻》、《最后一次补鞋》(作者陈创)、《脊梁》(作者廖奇芳)等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奖,并入选《全国百优小品集》。
4、张光、陈勋超、李一锋、劳而获、林锦英、左士茹、向梅芳等创作的40多个小戏、小品在省文化厅组织的全省大众文艺作品评比中均取得前三名的佳成绩。
近年来,我市的小戏小品创作活动的有声有色,有较高的艺术水准,闻名省内外,深受大众爱好,已成为茂名的文化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作者自1999年以来,每一年以300多件的创作势头,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小戏、小品,其中取得全国嘉奖的作品20多件(次)。
在全省大众文艺作品评选活动中,我市连年总分居前六位。2001年我市小戏、小品取得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一举夺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2003年小戏、小品单项仍位居全省榜首。省文化厅屡次授与我市文艺创作组织奖荣誉称号,其成绩和经验,在全省推行介绍。在2004年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时任副省长的雷于蓝对我市文艺创作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