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儿女健康更让人舒心的了。但对于脑瘫、自闭儿的家庭来说,从孩子一出生就踏上了康复之路,这一路走得相当艰难。有什么方式能加快这些小朋友的康复速度,让他们更快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呢?方法有很多,但在国内使用马术治疗还是首次。
22日,成都市马术协会在和境马术俱乐部开展了国内首次运用马术治疗脑瘫、自闭症儿童的尝试。“这绝对是一次好的尝试!”参加完治疗后,脑瘫儿睿睿(化名)的爸爸露出了笑容。
上马前,睿睿爸爸有些担心
11岁的睿睿是一名脑瘫儿童,是同辉国际学校、青羊区特殊教育中心的一名学生。10年来,睿睿爸爸带着睿睿四处寻医,希望有朝一日小恺睿能重新回到正常人的世界,“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在国外呆过很长时间,那时候我就带着睿睿各地寻医,医生告诉我,他们要想恢复正常,任何药物作用都不大,毕竟是脑受了损伤,只能考虑康复治疗,也就是锻炼。”
听到成都市马协和学校一同组织马术治疗活动后,睿睿爸爸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小孩有这个问题,我也随时在做功课,我知道国外很早以前就开始用马治疗各种心理和生理残疾。”不过即便是到达了马场,睿睿爸爸还是有些担心,“睿睿我带她骑过马,我不担心她不配合,我只是在想作用到底有多大。”
喂马,睿睿兴奋不已
10月22日,马术治疗课开始。就像睿睿爸爸说的那样,睿睿不怕马,而她身边的不少同学由于第一次见到真马,想亲近又有点害怕,而睿睿则面露笑容,不停地呼喊着,“她说的是马,我要喂马。”睿睿爸爸一边“翻译”,一边纠正女儿的发音。
治疗课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喂马,这也是和马建立感情的第一个阶段,对于这些有残障的儿童来说,和马建立交流的意义很大。姚少双是本次马术治疗的治疗师,他告诉天府早报记者,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小朋友都是特别愿意和马交流的,“可能是因为和人交流会有压力吧。”
或许是受到了睿睿的影响,其他小朋友纷纷放下了包袱,大胆地递出手中的胡萝卜,看到马儿们吃到了自己手中的胡萝卜,都纷纷露出了笑容。
骑上马,睿睿不想下来
姚少双表示,喂马只是第一步,“脑瘫儿童要锻炼肢体的运动能力,必须上马去骑,而自闭的小朋友需要和外界沟通,所以用矮种马,互动更便利。”
看见领马员牵着马儿出来了,睿睿很激动,一直嚷嚷着要上马。在领马员的带领下,她稳当的骑马姿态引来了现场人们的一致叫好,睿睿见状侧过身来,竖起了大拇指:“棒!”
随后,睿睿还完成了马上体操、倒骑、骑马取物、骑马投掷等动作,“棒!”睿睿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兴奋。当教练告诉睿睿,其他小朋友还等着上马治疗,虽然很不情愿,睿睿还是下了马,站在一旁为小伙伴们加油。
看到睿睿兴奋的样子,睿睿爸爸也很欣慰,“我觉得这次能在国内开展马术治疗,绝对是一次好的尝试。”睿睿爸爸表示,他非常期待4周后的治疗效果评估。
老师感受,“效果不错,学生接受度很高”
在马场里,来自青羊特教中心的刘骋老师显得特别忙,她不停地在3个小组来回奔走,招呼着自己的学生,“马术治疗我们有所了解,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在国内开展,说实话,今天之前我并不太确定会不会有效果。”
22日的康复课程完成后,刘老师显得很兴奋,“这些自闭症的孩子,刚开始还对马有些恐惧,但没多久就接受了。”
刘老师表示,以前特教中心也开展过其他的治疗方式,但每次都会有学生“反抗”,“今天没有一个,这是很难得的。从我们老师的角度来看,这种治疗方式学生的接受度很高,效果不错。”
治疗师说,马术治疗能提高沟通和平衡能力
“马术治疗在国外很流行,但在成都,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尝试。”姚少双表示,在美国,马术治疗非常普遍,这次活动也是得到了美国的相关医生、专家的支持。“骑马,首先是对平衡的发展非常好,这是脑瘫儿童最需要的。”
除了脑瘫,小儿麻痹症、脊髓损伤、肌肉萎缩等都需要锻炼平衡能力。至于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姚少双表示,马术也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一旦和马产生了感情,他们主动接受治疗的意愿就会增加,而且也愿意抚摸马,和马进行沟通,可以释放和舒缓精神压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