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赠课只是画得好关于自闭症,那些你还

这几天,“小朋友的画廊”刷爆朋友圈,您最喜欢哪副画?

作为心理学从业者,很高兴看到患有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的特殊人群,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和接纳。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自闭症这类特殊群体吗?自闭症的孩子都能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画画吗?自闭症的孩子都能画出那样的画吗?自闭症的孩子都能说一段话表达自己或表示感谢吗?

不久前出现一则新闻,一个自闭症教育机构的老师强行拉、拽、拖、体罚等粗暴对待学生,被家长举报,涉嫌虐待儿童,其中的教育方法及教师的德行、观念、知识可能都存在误区。

大众对自闭症的不恰当理解,常常让相关治疗师们遇到阻碍,当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者出现认识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康复有着更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希望把科学的、专业的自闭症相关知识,传播给更多咨询师和家长们。

为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共同参与本次公益赠课活动,免费获得雷秀雅教授亲授《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系列视频课程。制作或服务器流量成本由我们承担,只希望参与活动的您,可以把如何科学帮助自闭症群体及其家庭的知识带到更多地方。(具体参与方式见文末。)

自闭症到底是什么?

他们到底与正常孩子有何不同?

作为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早期表现?

您的孩子是否真的是自闭症?

该如何识别自闭症孩子?如何正确认识他们?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为自闭症儿童?

我们又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

这门课程,就是要带你认清的真相。

雷秀雅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教授,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科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青少年心理、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成就突出,尤其对自闭症儿童有深入的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于年创立了“北京林业大学彩虹宝贝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中心”。著作:《心理咨询与治疗》、《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等。

大家通常对于自闭症的认识误区都有哪些呢?今天,先跟着北京林业大学的雷秀雅教授,来消除对自闭症的误区。(以下内容节选自天天心理网《雷秀雅: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在线课程。)

误区一:自闭症儿童是家教缺乏

时间追溯到年,Kanner在学术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自闭症概念时就已经明确指出:自闭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带有先天因素的疾病。也就是说,“自闭症是家庭教育导致”的观点是错误的。

遇到自闭症的孩子,不了解的人可能只会惊叹自闭症孩子的古怪表现,感慨孩子怎会这样没有规矩和家教。很多家长在起初发现孩子的异常时,往往也有这样错误的认识,认为是自己的教育不当导致孩子患病,从而产生深深的自责,进而对孩子的确诊和矫治造成干扰。

实际上,家庭教育本身并没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使得一个孩子从健康变成自闭。一个家庭拥有这样一个孩子本身就是非常沉痛的,如果社会存有偏见,或是家长自身存在自责,无疑又给家庭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误区二:自闭症儿童都有某种超常能力

自闭症患儿中有没有超常儿童呢?有。例如,有的自闭症孩子对数字异常敏感,只要告知阳历日期,他就能够不假思索的回答出农历的今天是几号,星期几。

这是因为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这使得他们在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获取上有别于常人,因而可能在某个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天赋。对于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天赋,研究者们仍在探究,科学原因仍尚不清楚。

但是,绝不是所有自闭症孩子都具备对数字超强的记忆能力,具备绘画或音乐天赋。并不是所有自闭症孩子都有某种超常能力。现有的智商工具检测结果显示,60%的自闭症孩子存在着智力问题。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如此不幸,上帝为他关了一扇门,总会为他打开一扇窗,孩子身上一定有着某种独特的、超常的能力。因而大量投资,把孩子送去绘画班、音乐班等各种辅导班学习。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真的有特殊能力,但不一定都具有数字、绘画、音乐这样的能力,需要家长在教养过程中,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同时,也要做好准备接受有些孩子可能真的不具有家长所期待的超常能力的现实。

在自闭症孩子的教养过程中,若能发现他的独特之处,这无疑能对孩子的培养给予极大的帮助。而这个独特能力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往往其实又并没有很大联系,所以其实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误区三:自闭症儿童就是精神分裂症

很多接触到自闭症孩子的人会因为孩子的异常表现(例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常自言自语,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甚至发出不合时宜的笑声等)就认为这孩子是个精神疾病。在我国,确诊为自闭症的孩子可以申请精神残疾认证,以便获得国家的福利支持,但并不是被认定为精神残疾,就患有精神分裂症。

那么,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自闭症孩子一出生就处于自闭状态,自言自语或是不合时宜的发笑是一种常态。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是完全正常的,只在发病期间会出现思维过度活跃、行为异常,且核心症状表现为有非现实的幻听、幻视、幻想等。

如同感冒发烧或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患有自闭症这样特殊疾病的孩子,也只是一群生病了的孩子,只是生病的症状跟一般孩子不同,略微古怪。他们也需要我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去关爱,而不是惧怕和排斥。

误区四:只要早期及时干预自闭症就会痊愈

很多患儿家长认为只要去努力,孩子就会痊愈,就会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健康成长。于是在发现自己孩子患有自闭症后,上网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咨询各种专业人士,把孩子送去各种专业机构训练,期望孩子早日从病痛中走出来,期望家庭早日从自闭症带来的紧张不安和焦虑中走出来。

这些都是需要做的,但事实却可能并不如家长们所愿。自闭症的预后和孩子的病情程度密切关联。较轻的孩子预后效果较好一些,较重的孩子预后效果较差一些。

通常自闭症的预后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1)第一档:最好的状态,孩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是这类孩子只占自闭症人群的4%。

(2)第二档:能够达到生活自理,占36%。

(3)第三档:终身需要人陪伴,占60%。

这是沉痛和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但目前我们的医疗条件、教育与心理的力量只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当然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情况会变好。

生活中,会有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选择辞掉工作,背井离乡到一线城市治疗,甚至倾家荡产不遗余力。最后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不得不满载失望而归。在此建议家长在选择积极治疗与干预时,一定要事先知道预后的状态,做好自身心理建设。

此外,也要相信干预是非常有效的。及时和持久的行为干预有利于维系孩子的现有能力。如果不去积极干预,孩子常常会出现退行状况,可能从有一丁点的语言变成没有语言了,从有一丁点的交往能力变得没有这种能力。所以,积极干预非常之重要,但又不能对此抱有太高而不符实际的期待。

活动参与方式:

第一步: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或群,并附上一句你想表达的话:

也许你会说:

邀请你与我一起,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

或者你发声:

我倡议:走出认识误区,科学帮助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可能你想表达:

我们应该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而不把他们特殊化。

第二步:截图你的分享记录

第三步: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后台发送你的截图+文字“自闭症”给我们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进入订阅号后台

发送截图+自闭症

第四步:获得《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课程全额抵扣券(限量张)

第五步:登录天天心理网,使用抵扣券报名课程学习。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我们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用科学专业的知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养育者。

疑问

服务时间:工作日|9:30-18:00

客服:天天心理|小芯(tiantianxinlixx)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8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