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不仅体现在偏食,还体现在独立进食的意识和技巧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闭症儿童在进餐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受到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由于手部动作不够协调,视觉较差,往往无法很好地使用餐具将食物送进嘴里。
第二,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及情绪,因此他们在面对不喜欢的食物时会哭闹,不会使用餐具时甚至会破坏食物。
第三,有的家长过于迁就和溺爱孩子,从而造成自闭症儿童无法进行有效的饮食训练。
自闭症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还表现在无法形成良好的、规范的饮食习惯。其原因是:
第一,自闭症儿童认知偏差和行为偏执是导致他们无法规范用餐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也印证了为什么他们通常不具备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二,以吃饭为例,有的家长往往抱着宽容和迁就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吃进食物就行了,而忽视了“吃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即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完成必要的生活程序。
实际上,正因为难以与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沟通,所以更有必要“做给他看”,通过具体的行动、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吃饭”这一活动的全部含义,而这就是训练的核心意义。帮助自闭症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他们的吃饭时间观念,如吃饭时间要固定,确定一日三餐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完成吃饭任务。
第二,在吃饭时间以外对食物的管理。老师或家长不能让他们无节制地吃东西,必要时将他们爱吃的东西放在他们看不到或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出现到了吃饭时间他们还没有饥饿感的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在培养自闭症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初始阶段,老师或家长不仅要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采用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饮食的要求,还要知道有哪些因素(如声音、玩具)干扰了他们的饮食行为,加大了他们达到饮食要求的难度。为了让自闭症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饮食行为及食物本身,老师或家长有必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此外,还有可能会遭遇自闭症儿童的反抗、哭闹、扔食物、扔餐具等情况,老师或家长要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为重点,用眼神示意,通过“不行”、“这是错的”等话语让他们理解不良的饮食行为,并将正确的饮食行为重复给他们看,在他们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益智促展-整理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