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氣之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帝曰:善。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
黄帝问道:有患癃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么病呢?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岐伯回答说: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黄帝问道: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氣之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岐伯回答说:所谓五有余者,是预示五种病邪之气太过,如:ー、身热如炭。二、颈膺如隔。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二种正气不足:一、癃病。二、肺脉细如发。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黄帝问道: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那这种病的名字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岐伯回答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致令胎儿的精气亦居头上无法下降,故其子生下来就患有癫痫病。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黄帝问道: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岐伯回答说:这种病发生在肾,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症。
帝曰:善。
黄帝说道:讲得太好了!
本篇名奇病论,讲述了各种奇奇怪怪疾病的诊治原则和发病机理。我们不得不惊叹在那么古老的时代,中华先人就对各种疾病有了清楚地认知,并且确立了各种诊治原则,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的奠基之作,是我们中医人学习和遵守的指南。
就拿本篇中的息积病来说,主要症状为两肋长久地胀满,气逆喘促,给出的治疗原则是导引与药物并治,并告诉我们:只应用药物是不能治愈此疾病的,这是何道理呢?有息积症状可知,患这种疾病的人,不仅有身病,更重要的是心病,疑神疑鬼,焦虑恐惧,使得肝气郁滞。面对这样的病人,尤其久病之人,经气亏虚,内有郁热,因此不可再用灸疗,更不宜针刺放血,单纯以药物纠正身体并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调整其心病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岐伯言:“為導引服藥”。也就是通过习练导引术,转移患者不良的心绪,并且通过习练打通经脉,而使得患者经气畅通起来,再通过药物的调治,才能使得病人的身心得到改善,进而病愈。
由此看来,中华先人对疾病的认知多么地深入,不仅弄清楚这种病导致身体上的改变,更懂得不良的心态才是这种疾病的关键所在。直到今天,西医在心理致病方面的认知都是肤浅的,更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法,那些抑制神经、损伤智力的药物根本不能治愈此类疾病,只是人为地造就一些傻子、痴呆者而已,这种掩耳盗铃式医疗却被认为是科学的,真不知是科学糊涂,还是人类糊涂。
我们再说说本篇中讲述的癫痫病,这又是值得我们赞叹的一项伟大认知,文中言道:“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些疾病是由于父母身体的状态导致的,在那么古老的时代,我们先人的这种认知是多么地伟大,多么地有先见之明,而这种认知就会使得中华民族注重优生优育,对于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多么有意义。
我们当代国人总在言孩子的起跑线问题,有人说上小学是孩子的起跑线,又有人说学前教育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更有甚者说胎教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其实这些还都没说到点上,孩子的真正起跑线是在孩子的父母怀孕以前,当孩子的父母准备成为夫妻而孕育孩子时,此阶段这对父母双方的身心必须是健康的,不能是亚健康的,更不能是多病的。而我们当代年轻人亚健康状态的非常多,特别是寒凉性体质比比皆是,这种状态下的遗传基因必然会导致孩子身体会不完全健康,孩子身体一定是阳气不足的,这样的孩子无论对于其学习、成长,以致于寿命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可以说当代孩子身体的寒凉程度触目惊心,这都是家长之过,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当代的自闭症、多动症孩子特别多,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孩子体质寒凉所致,这本不是孩子的错,但孩子却是承受者,可能会遭受一生的痛苦和磨难。还是请各位准备孕育孩子的年轻人多懂得点中华文化,多懂得点古中医的养生之道,不再闯下无心之祸。
本篇就讲述到此了。
精讲《黄帝内经》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本文系东方郎中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寒凉,当代人健康的第一杀手!(附:病人忌口和注意事项清单)
新春特辑:「把饭吃香」是您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新春特辑:「睡」出你的寿命!
新春特辑:「活」出你一生的幸福!
新春特辑:医学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中医的陷阱!
给病人的八堂课:疾病的真相!学习《黄帝内经》,掌握的不是知识,而是…
阿胶被批是“水煮驴皮”,最受伤害的是谁?
如果你只知科学而不知华学,就不会真正了解这个世界
马兜铃酸有毒?这个名单里的药都要扔?请尊重中医的程序使用中药!
癌症患者:?被吓死,?被治死,只有?才是病死的
西医和古中医有哪些根本性不同?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无效治疗?
当代中医究竟怎么了,竟沦落到如此的地步?
3·15辟谣的「食物相克」,真的存在吗?
万病皆从感冒起,百病皆由寒中生!
重要!感冒乃愈病之机!
说说中医界为何会有“医不扣门”的传统
古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疗观念
从古中医的观念谈谈病人为何要“忌口”
错过最近的好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