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孩子往往缺乏恰当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时常伴有情绪、行为等问题。当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时,需要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想法和目的,从而帮助并引导孩子采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与外界沟通。
在情绪问题出现时,如何调整情绪,如何引导孩子继续完成一系列行为这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01
恐惧子平十分害怕动物,远远见到猫或狗便会尖叫。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自闭症孩子接收和理解的感官世界,可能跟一般人不同。有时他们对无伤害性的事物也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些恐惧可能是基于某一次不愉快的经验,而孩子却固执地牢记那些事物带来的恐慌。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1.可以先问自闭症孩子害怕的是事物的哪些方面,例如是害怕茸茸的狗毛,或是它的吠声。如果孩子未能指出惊恐的来源,可以透过观察尝试进一步了解。老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尝试找出孩子恐惧的原因。
.订定一些合理的目标,例如在训练初期,害怕狗的孩子能够在远处见到狗又不会产生恐慌便已足够。
.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消除这些恐惧,同时逐渐加长孩子接触那些事物的时间。
4.进行以上步骤时,可以考虑以下各项配合:
★用柔和、平静的声线安慰孩子。
★给予一些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让孩子听轻音乐。
★让孩子接触一些会令他有少许恐惧的事物,例如狗的照片、吠声的录音带。
★按孩子的能力安排简单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例如哼歌、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摆、一面跳一面数一至十等。
★慢慢增加接触的时间,直至恐惧消除为止。
★不要忘记每次有少许进步,便给予口头赞赏。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较多恐惧的事物,例如一只真的狗,但却在一个远离的位置。
★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恐惧减退为止。
0
情绪起伏德华不明白为什么在酒楼等候不同人数的桌子时,别人比自己快轮到,因此大发脾气。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1.由于他们不善于掌握因果关系,故往往为了无法明白转变的因由而发脾气。
.他们未必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事件。
.他们未必能够像一般人一样实时了解其他人的感受。
4.他们往往没有怎样处理自己情绪的概念。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1.把转变预先告诉自闭症孩子。
.用清楚而简单的用语向孩子解释因果关系。
.教导孩子观察别人的语气、面部表情、姿势和动作等,从而了解别人的情绪。
4.教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5.用提示鼓励孩子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在工作纸上方,写上「如果我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怎样回答,不用担心,也不用发脾气,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这些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
0
哭闹、发脾气教师讲课时非常忙碌,当小玲大喊大叫的时候,老师便要放下工作,处理她的情绪。从此小玲便学会以大吵大闹,来表达她的需要。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1.表达情绪及需要的方式:自闭症孩子往往难以明白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也难以解读别人的行为,因此容易累积紧张及不满的情绪。他们可能会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纾缓内心的紧张及挫败。
.逃避工作:面对能力以外的工作,自闭症孩子有时会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拒绝的态度。
.引人注意:老师可能忙于处理别的事情,孩子安静时得不到注意,大发脾气时才给予注意。这样孩子便学会以哭闹和发脾气,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4.对某种环境因素反应过敏:一些声音或环境因素,例如机器的声音或嘈吵的班房,都可能令自闭症孩子不安,产生过敏的反应。
5.对环境改变感到不安:自闭症孩子常会固执坚持一些生活常规,因此稍为改变环境,例如:调位,会令他们难以接受,因而产生抗拒,甚至哭闹。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按照导致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来帮助他们。
1.教导孩子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包括:
★学习分辨自己是否发怒。
★学习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我好烦!」。
★学习纾缓自己紧张的情绪。
★学习用正面的角度,重估令自己发脾气的情境。
.训练孩子用合宜的方法,表达自己不安的情绪。举例来说,可以教孩子鼓起面腮,表示不满,而不是大叫。也可以亲自示范一些合宜的方式。当孩子开始情绪不安时,用手势提示,培养孩子学习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指导自闭症孩子「自我管理的方法」。因应孩子不同阶段的行为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初期
★可以从孩子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识别他们不安或不满的情绪,或所受的困扰。
★不需要立刻停止孩子的活动,可在活动进行中,加插对孩子的口头赞赏,例如告知他哪一方面做得好。
★倘若他稍为平静下来,便给予赞赏。
★若然他未能平静下来,可以不用理会。
★这时不用停止孩子的活动,以免他借着滋扰他人来逃避某些工作或活动。
②进阶
★孩子此时可能会加剧滋扰他人的行为,例如大声回答或开始哭闹。
★可以调整孩子的环境和面对的活动。
★孩子可能很想逃避面前的工作,而以滋扰他人的行为令成人屈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态度要坚定,不得让孩子借助滋扰他人而逃避工作。
★孩子也有可能因为面对的工作和活动太困难,令他产生困扰和焦虑。老师可以按孩子的能力给予合适的工作。通常一些简单的工作容易令孩子情绪稳定下来。
★老师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选择,让他感到自己有自主权,例如:「你想做哪样工作先?」。
★当他情绪稍为稳定时,老师可以给予赞赏。待他安静下来,也可尝试让他继续刚才的工作。
③激烈期
★避免与孩子角力,也要避免斥喝或说些威吓的话,因为这样只会令双方争持不下。
★可以用简短清晰的语句叫孩子停下来。
★如果上述方法用了几次仍没收效,便要改变应付方式,例如对于孩子没有伤害性的行为,不加理会,处之泰然。若仍没有停止,可能需要将孩子带离让他能冷静下来。
★孩子发脾气过后,须以平和的语气向孩子解释或讨论整件事,并教导孩子应有的行为。
04
伤害自己的行为志聪惯性撞头,他将头往墙撞,撞至额头红肿,还不肯停下来。当老师不准他做某些事情,他会不停地撞头,直到老师妥协为止。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1.伤害自己的行为(自伤行为)可包括打自己的脸,用头撞墙,咬手指等。自伤行为并不是孩子故意令自己受伤,而是这些行为在偶然中被强化而形成习惯。
.令这些自伤行为转成习惯,通常是为了自我刺激,例如用头撞墙会为孩子带来快感。
.孩子也有可能想引人注意或满足一些需要,例如每当孩子撞头,父母便答应他的要求,孩子便习惯以撞头来引起别人白癜风专业治疗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bzzz/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