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到底能不能治好?
”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问的问题。
但是很遗憾,目前,自闭症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也没有什么神奇疗法可以让他们一夜间成为正常的孩子,教育训练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站出来澄清——
“自闭症训练,没有捷径,只有艰苦卓绝的努力。”邹小兵强调。
只有艰苦卓越的努力
的确,自闭症的训练就像游戏里的冲关,每一关都需要长期的付出,而每突破一关,孩子的能力就上了一个台阶。
第一关:起点。孩子需要别人照顾一辈子。
第二关:自理。孩子可以生活自理,也就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愿。但这里只是第二关,孩子还有更大的潜能。
第三关:劳动。孩子长大后可以完成简单的劳动。
第四关:半独立。孩子成人后,在一定的保护下,能独立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第五关:独立。这是最高级别。孩子长大后与常人一般,能独立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并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到达这个级别,从自立和融入社会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自闭症可以认为已经治好了。冲关成功!
邹小兵就认为,如果家长每天一对一、面对面地训练孩子四到六个小时或者以上,坚持半年,便可初见成效。
家庭训练既可以像机构训练那样,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孩子进行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或人际关系等训练,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导。。
家庭训练并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因为其训练内容并不复杂,一般家长都能应对。它只需要三个前提:家长的爱、时间和方法。
如果情况不允许,如家长耐心不足、性格原因或者为生活所迫忙于工作,则可以采取机构训练为主、家庭训练为辅的策略。但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要定期复诊,对孩子的变化进行评估后,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
爸爸妈妈:
请耐心、耐心、再耐心一点
开始进行家庭训练时,很多家长都反映:我们想教他,可他就是不理我们。“如果他们每次都理你,也许就不是自闭症了。”邹小兵认为这种情况很常见。
孩子不理睬、抵抗、哭闹,甚至出现攻击性、破坏性行为,是家庭训练刚开始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机构训练中也会存在,但机构的老师能正确应对,坚持训练,过渡就快。
相反,如果孩子一哭闹就放弃,以后的训练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这时家长要狠心一点,也要坚强一点,面对困难,并运用培训中学到的方法应对,孩子会慢慢变得配合。当看到孩子一天天进步时,训练的信心也会越来越足。
养育自闭症孩子不容易,对父母的感情绝对是一种考验。在孩子的训练问题上,父母更要协调统一,互相配合、支持。毕竟,自闭症虽然是先天性疾病,但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家长培训班
小亲友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及发育迟缓患儿家长提供干预训练培训服务,为家长引进国际流行的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的干预方法,教导家长如何运ABA(应用行为分析)对孩子进行干预,全方位促进孩子的进步。详情可加小亲友-林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