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与限制性饮食联合改善自闭症症状

研究背景

不同的饮食方法,如无酪蛋白无谷蛋白饮食(或称无奶无麦饮食)、以及益生菌、益生元常用来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胃肠道问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群体中,胃肠道问题与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存在相关性。该研究评估了限制性饮食(无酪蛋白无谷蛋白饮食)以及使用为期6周的益生元(低聚半乳糖)对30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作用。

研究设计

限制性饮食组(N=14):在无麸无酪蛋白(GFCF)饮食基础上,

干预组(N1=7):低聚半乳糖1.8g:80%GOS

安慰剂组(N2=7):麦芽糖糊精1.8g

非限制性饮食组(N=12):正常饮食基础上,

干预组(N3=6):低聚半乳糖1.8g:80%GOS

安慰剂组(N4=6):麦芽糖糊精1.8g

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进行16sRNA基因扩增分析基线水平及干预后不同组研究对象菌群构成,检测样品:大便样品,取样周期:干预前及干预后每周一次。

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分析基线水平及干预后不同组研究对象代谢产物情况,检测样品:大便样品、尿液样品,取样周期:干预前及干预后每周一次。

同时,监护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研究对象的行为、情绪及睡眠情况进行问卷填写。

研究结果

胃肠道症状及睡眠问题

基线水平:限制性饮食组的胃肠道问题明显少于非限制性饮食组。

干预后:干预组胃肠道问题随着干预的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同时,限制性饮食+低聚半乳糖干预组在排便及胃肠胀气方面有了显著改善。

干预组(N=13)有3(23%)位患者睡眠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监护人反应睡眠时间平均延长1小时,且入睡困难的现象逐渐减少。

焦虑及孤独症相关的行为问题

限制性饮食+低聚半乳糖干预组在干预后社会行为评分显著改善。

说明,联合使用限制性饮食与低聚半乳糖干预显著改善行为问题。

肠道菌群组成

基线水平:

限制性饮食组菌群构成分析显示拟杆菌属(Bacteroides)、氏菌属(Roseburia)、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普拉氏梭菌(F.prausnitzii)等占比较高。

非限制性饮食组菌群构成分析显示迟缓埃格特菌(Eggerthellalenta)、红蝽菌科(coriobaceriaceae)、嗜粘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muciphila)等丰度较高。

研究同时发现,限制性饮食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丰度在基线水平显著低于非限制性饮食组。

干预后: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限制性饮食组,干预后研究对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代谢谱分析

基线水平:

尿液中代谢物质在两种不同饮食类型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粪便代谢谱存在显著不同,这表明,饮食对代谢谱的构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干预后: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相较于安慰剂组尿液代谢谱发生显著变化,肌酐酸、肌酸、二甲基甘氨酸、二甲基丙氨酸、内毒碱、柠檬酸盐占比较高。此外,低聚半乳糖干预可能对苯乙酰甘氨酸、苯丙氨酸、β-羟基丁酸的降低产生影响。同样,干预后粪便代谢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乙酰、二甲基甘氨酸、短链脂肪酸(丁酸盐、戊酸盐)与低聚半乳糖的干预显著相关。

研究结论

饮食(限制性饮食和非限制性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代谢谱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饮食对于肠道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限制性饮食+低聚半乳糖干预组,在进行六周低聚半乳糖干预后行为问题显著改善。这说明益生元与限制性饮食的联合干预比单一饮食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Grimaldi,R,Gibson,GR,Vulevic,J,etal.Aprebioticinterventionstudyin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ASDs).Microbiome,,6:.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11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