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基于不同的治疗理论和技术,游戏治疗存在很多具体的方法,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两种主要模式,即指导性游戏治疗和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一、指导性游戏治疗指导性游戏治疗模式认为陷于某些困难中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自我发现挖掘的能力,强调孤独症儿童更需要教师而不是游戏伙伴。这时,指导性游戏治疗强调教师要肩负起指导和解释的责任,在治疗前对患儿心理问题进行诊断,针对孤独症儿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预先设计不同的游戏方案来帮助儿童释放能量。由于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最合适的治疗对象,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的问题所在,才能选择出能够帮助儿童将所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的最恰当的结构式游戏。指导性游戏治疗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更像一名挑战者,积极创设游戏环境,解除儿童的防御机制,力图引发他们潜意识领域的问题。
二、非指导性游戏治疗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模式的教师则强调充分相信孤独症儿童的内在能力,深信孤独症儿童有能力自我指导和走向成熟。在游戏治疗过程中,孤独症儿童认为是有能力自我发展的,教师可以将指导和责任赋予儿童,因而主张由孤独症儿童主导治疗过程而无须事先选择治疗方案。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医生、专家,而更像是一名朋友,与儿童建立一个温馨而友好的关系,营造一个宽容的氛围,引导儿童自由的表达出他们的感情。指导性游戏治疗的内涵在于一方面非指导性突出了与具有浓厚指导意义的精神分析和结构式游戏治疗的不同;另一方面,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并非无指导,而是指儿童能够再度正取的重构自己的行为。通过教师的非指导性态度和技术,儿童内在的力量就能突破障碍,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p.com/zlzbz/8312.html